[实用新型]一种机车油箱用集污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9042.7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4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景松柏;吴凯;叶萍;陈强;江太宏;隆孝军;吴振乾;王富强;伍华;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2 | 分类号: | B61C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瑞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油箱 用集污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污槽,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车油箱用集污槽。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机车集污槽是安装固定在机车油箱上盖板内侧的,在吊装上盖板时,由于集污槽的排污管较长,需穿过油箱体隔板和外侧板,不易使集污槽的排污管与油箱主体外侧板的排污口对齐配合,安装极不方便,而且集污槽与上盖板之间的焊缝位于油箱体内部,不利于后期焊缝检测。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机车油箱用集污槽,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机车油箱用集污槽,包括排污管、盖板、U形围板、滤网和端板,所述U形围板的前后端连接端板构成一个上端开口的槽体,在槽体底部连接排污管,槽体顶端安装盖板,在盖板上设有漏油孔,漏油孔内安装滤网,所述盖板焊接固定在油箱隔板上,排污管与油箱外侧壁的排污口配合。
进一步,所述滤网通过挂件悬挂在油孔内。
一种机车油箱用集污槽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盖板放置在平台上;
(2)将U形围板点焊在盖板上;
(3)U形围板前后端点焊端板;
(4)将U形围板与盖板焊接固定,端板与U形围板、盖板焊接固定;
(5)将排污管焊接固定在U形围板底面;
(6)将排污管与油箱外侧壁上的排污口配合,然后将盖板与油箱隔板焊接固定;
(7)将油箱上盖板盖于油箱顶端,此时油箱上盖板的长方孔与集污槽盖板上的漏油孔对应,将油箱上盖板与集污槽盖板焊接,油箱上盖板四周与油箱箱体焊接;
(8)将滤网悬挂于漏油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集污槽先焊接成一个整体,便于集污槽的工艺分流,便于集污槽的焊缝探伤检查,有利于质量控制。
2、将集污槽与油箱箱体焊接固定后再焊接油箱上盖板,便于现场组装和焊接操作。
3、最后安装油箱上盖板,方便油箱上盖板与集污槽焊缝的焊接,且焊缝位于油箱体表面,便于该焊缝后期探伤检查。
4、本实用新型的集污槽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集污槽在封闭腔体内难于组装的问题,解决集污槽与油箱上盖板的焊缝焊接和检查可达性差的问题,避免集污槽与油箱上盖板焊缝质量不好,造成污水渗进油箱内,污染柴油。
附图说明
图1是集污槽的正视图;
图2是集污槽的左视图;
图3是集污槽的俯视图;
图4是集污槽与油箱配合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集污槽与油箱配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机车油箱用集污槽,包括排污管1、盖板2、U形围板3、滤网4和端板5,所述U形围板3的前后端连接端板5构成一个上端开口的槽体,在槽体底部连接排污管1,槽体顶端安装盖板2,在盖板2上设有漏油孔6,漏油孔6内通过挂件7悬挂安装滤网4,滤网4固定连接在挂件7底端,所述盖板2焊接固定在油箱隔板8上,排污管1与油箱外侧壁9的排污口配合。
所述油箱上盖板10上设有长方孔11,该长方孔11与集污槽漏油孔6相对应,且长方孔11尺寸大于漏油孔6尺寸,沿长方孔11边缘将油箱上盖板10与集污槽盖板2焊接固定。
一种机车油箱用集污槽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盖板放置在平台上;
(2)将U形围板点焊在盖板上;
(3)U形围板前后端点焊端板;
(4)将U形围板与盖板焊接固定,端板与U形围板、盖板焊接固定;
(5)将排污管焊接固定在U形围板底面;
(6)将排污管与油箱外侧壁上的排污口配合,然后将盖板与油箱隔板焊接固定;
(7)将油箱上盖板盖于油箱顶端,此时油箱上盖板的长方孔与集污槽盖板上的漏油孔对应,将油箱上盖板与集污槽盖板焊接,油箱上盖板四周与油箱箱体焊接;
(8)将滤网悬挂于漏油孔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9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防尘转运台车
- 下一篇:气体单向通过的手制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