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查水库鱼类资源的抬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8139.6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0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廖传松;李翀;赵修江;叶少文;刘家寿;苑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A01K73/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查 水库 鱼类 资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鱼类生理学和生态学科学研究领域,涉及一种调查水库鱼类资源的抬网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大小水库众多,水库中渔业资源丰富,是渔业捕捞活动的重要水域,为当地渔业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在渔业生态学的研究中,对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是常涉及的重要内容。
目前对水库的捕捞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渔具为刺网和地笼类等被动性渔具,这些渔具使用简单易操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放置时间稍久易造成所捕获的鱼类死亡,从而不能对渔获物中的小个体鱼类和珍稀种类进行选择性放生,此外,刺网类易损坏,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查水库鱼类资源的抬网装置,可以主动将鱼捕捉起来后,选择性的对鱼进行研究,不会让鱼在渔网内停留过长时间,而且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不会给鱼带来额外的伤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调查水库鱼类资源的抬网装置,包括一方形的渔网,在渔网的四个边角上分别设有一根拉网绳,在每根拉网绳的附近都安置有一根支撑杆,在支撑杆上安装有上滑轮和定线环,在其中一侧的两根支撑杆上还设有下滑轮,所述拉网绳位于定线环内,
在支撑杆的一侧还安置有收线轮,所述收线轮具有一个直径较大的大滚柱和一个直径较小的小滚柱,在收线轮的端面上还安装有把手,在收线轮的下方设有支撑架,所述收线轮轴连接在支撑架内,
远离所述收线轮的两根拉网绳为第一拉网绳,第一拉网绳的绳头固定连接在大滚柱上,所述第一拉网绳搭接在支撑杆的上滑轮上,
靠近所述收线轮的两根拉网绳为第二拉网绳,第二拉网绳的绳头固定连接在小滚柱上,所述第二拉网绳搭接在支撑杆的下滑轮上,
在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有灯泡。
采用这种结构后的技术效果为:在旋转收线轮进行收网时,由于收线轮两个不同直径的滚轮,因此远离收线轮一端的渔网先抬起,这样可以使渔网内的鱼向收线轮方向移动,这样就很方便的将鱼进行集中,工作人员可以将集中后的鱼选择性的进行研究,当鱼选择完毕后,可以马上放下渔网,将剩下的鱼放生;由于渔网时由一侧先抬起的,所以相对于将整个渔网同时抬起来说,更加省力;在本实用新型中灯泡的作用在于可以夜间捕鱼,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对鱼群进行研究;本实用新型是采用滑轮结构,这样可以很方便的调节渔网的放置水深,这样就能更好的估算出某鱼类种群的生物量和密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调查水库鱼类资源的抬网装置,包括一方形的渔网3,在渔网3的四个边角上分别设有一根拉网绳,在每根拉网绳的附近都安置有一根支撑杆1,在支撑杆1上安装有上滑轮11和定线环13,在其中一侧的两根支撑杆1上还设有下滑轮12,所述拉网绳位于定线环13内,
在支撑杆1的一侧还安置有收线轮6,所述收线轮6具有一个直径较大的大滚柱61和一个直径较小的小滚柱62,在收线轮6的端面上还安装有把手63,在收线轮6的下方设有支撑架7,所述收线轮6轴连接在支撑架7内,
远离所述收线轮6的两根拉网绳为第一拉网绳2,第一拉网绳2的绳头固定连接在大滚柱61上,所述第一拉网绳2搭接在支撑杆1的上滑轮11上,
靠近所述收线轮6的两根拉网绳为第二拉网绳21,第二拉网绳21的绳头固定连接在小滚柱62上,所述第二拉网绳21搭接在支撑杆1的下滑轮12上,
在支撑杆1上固定连接有支架4,在支架4上安装有灯泡5。
使用方法:需要拉起渔网3时时,可以转动把手63,在收线轮6的作用下,远离收线轮6一端的渔网3先抬起来,而且渔网3内的鱼慢慢向一端靠拢,当渔网3完全露出水面时,工作人员就可以挑出需要研究的鱼进行研究,鱼挑选完毕后,可以放下渔网3,将鱼放生。
在夜间捕鱼时,可以打开灯泡5,灯泡5发出的光将昆虫引诱到渔网3内,由于鱼类对饵料生物的趋向性,鱼类会向灯光出聚集,依照上述方法将渔网3抬起,收集其中的鱼类,进行挑选、分类、计数和称重等,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根据渔网3放置的水深和时间等估算某鱼类种群的生物量和密度等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8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