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7997.9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6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松浦智浩;铃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特别是二次电池的电池盒与盖板间的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的电池盒具备盒主体和盖板。二次电池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各自具备集电端子和外部端子。集电端子的一端在盒主体内部与电极体电连接;集电端子的另一端在将盒主体的开口部盖住的盖板的外侧与外部端子电连接。通过激光焊接,电池盒的盖板被接合在盒主体的开口部上。
现有技术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二次电池被构成为,在盒主体的开口部上形成有支撑盖板用的台阶部,将盖板嵌合在开口部的规定位置上,然后通过从盖板的上方照射激光而将开口部与盖板接合在一起,便可将开口部密封。
但是,如图3所示那样,在盒主体91的开口部92与盖板93之间没有间隙的情况下,将盖板93嵌入盒主体91的开口部92时,会因相互妨碍而产生磨损异物94,该磨损异物94有可能会落入电池内部。
相反,如图4所示那样,在盒主体91的开口部92与盖板93之间留有较大间隙X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上述产生磨损异物的问题。但是,在此情况下进行激光照射时,激光光线会射入到间隙内部而使熔化深度过深,如图5所示那样,有时在焊接部95产生的溅出物96会落入电池内部。
另外,如图6所示,在盒主体91的开口部92与盖板93之间的间隙X过小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因激光输入强度不适当而发生接合部接合不良的问题。即,如图7所示那样,若激光输入过强,则焊接部95的熔化深度过浅而造成焊接不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777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盒的盒主体与盖板能被良好地焊接接合、从而密封性和可靠性较高的二次电池。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具备电池盒,该电池盒具有筒状有底的盒主体、和将该盒主体的开口部盖住的盖板,该盖板通过激光焊接而被接合在所述盒主体的开口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被形成为长方形,其长边长度为A、其板厚为B,所述盒主体的开口部被形成为与所述盖板相对应的长方形,其长边长度为C、其短边侧的壁厚为D,所述盒主体的开口部具有支撑所述盖板用的台阶部,该台阶部向所述开口部的内侧延伸的幅度为Y,所述盒主体的开口部与所述盖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间隙,一端的所述间隙为X1、另一端的所述间隙为X2,所述各间隙被设定为满足C-A=X1+X2的关系,所述盒主体和所述盖板被构成为,满足下列数式(Ⅰ)-(Ⅲ),
数式(Ⅰ):D/10<X1+X2<D/2;
数式(Ⅱ):X1+X2<Y;
数式(Ⅲ):D<B/2。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由于盒主体与盖板间的接合结构满足数式(Ⅰ),所以,将盖板嵌入盒主体的开口部时,不会出现产生磨损异物、及磨损异物落入电池内部的情况。另外,由于盒主体与盖板间的接合结构满足数式(Ⅱ),所以,进行激光焊接时,接合部的熔化深度不会过深,从而能够防止溅出物落入电池内部。进一步,由于盒主体与盖板的结构满足数式(Ⅲ),所以,盖板的厚度与电池盒的开口部的壁厚尺寸关系合适,能够使盖板与开口部被良好地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二次电池的K-K截面的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所存在的问题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所存在的问题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图4的二次电池的焊接接合部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所存在的问题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图6的二次电池的焊接接合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具备,在内部容纳电极体的电池盒2;突出于电池盒2外的外部端子5;配置在外部端子5与电池盒2之间的绝缘构件6;一端与电极体连接,另一端71延伸到电池盒2外的集电端子7。
电池盒2是铝或铝合金等制的金属构件,具有盒主体3和盖板4。盒主体3被形成为上面开口的有底长方体。盖板4被形成为与盒主体3的开口部31(参照图2)的形状对应的长方形。盖板4被焊接在盒主体3的开口部31上而将电池盒2密封。电池盒2内部的电极体(未图示)是通过将正极、负极及隔板层压或缠绕成电极体并使其含浸电解液而构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79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