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有板材的带吸湿功能的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7627.5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6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泰升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6 | 分类号: | B32B17/06;B32B15/20;B32B15/04;B32B7/10;B32B9/0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3997***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板材 吸湿 功能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有板材的带吸湿功能的玻璃。
背景技术
如今在高档建筑装修、现代家居以及家电、家具等方面,复合玻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资料显示,复合玻璃的国内外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近几年技术上的发展十分迅猛,已从传统的喷砂玻璃、镀膜玻璃等,发展到彩绘玻璃、立体蒙砂玻璃、丝网印刷玻璃、压花加丝玻璃、工艺镶嵌玻璃等新品的开发应用。根据市场的发展所需,复合玻璃的艺术性及功能性还在不断地创新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有板材的带吸湿功能的玻璃,该玻璃外形美观,抗划伤性强,且带有吸湿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有板材的带吸湿功能的玻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竹炭层、粘结层、板材层、第一胶水层、玻璃基层、金属铝箔层、全息成像层、第二胶水层以及保护膜层,所述保护膜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增透膜层、缓冲层和防指纹层。
进一步,所述竹炭层为片状结构,所述竹炭层厚度为1mm-20mm。
进一步,所述板材层为金属板材层或者塑胶板材层,所述板材层的厚度为20um-100um。
进一步,所述第一胶水层为阻尼胶水层,厚度为20um-50um。
进一步,所述第二胶水层为阻尼胶水层,厚度为20um-50um。
进一步,所述金属铝箔层的厚度为15um-40um。
进一步,所述玻璃基层为钢化玻璃或者浮法玻璃。
进一步,所述保护膜层的厚度为20um-25u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复合有板材的带吸湿功能的玻璃,因为接触面为板材层,可以在后续生产过程中有效阻隔类同发泡料在收缩时的拉力,不会出现玻璃四周彩膜出现气泡的现象,从而相应地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二)通过双面阻尼胶水层的设置使得复合有板材层的玻璃具有减震、消音、隔热、密封、防腐、防水无毒、附着力强、耐老化、防石击等优点。
(三)在玻璃上设置有金属铝箔层和全息成像层,给整个玻璃带来艺术美感,色彩丰富,图案生动,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装饰设计要求。
(四)第二保护膜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增透膜层、缓冲层和防指纹层,通过缓冲层使增透膜层和防指纹层结合在一起,从而使防指纹层牢固地附着于玻璃层上,令玻璃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以及抗划伤性。
(五)设置竹炭层,利用竹炭的多孔结构和吸附特性,竹炭层可用于湿气的吸附,且能释放出天然的香气,既环保又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保护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一种复合有板材的带吸湿功能的玻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竹炭层1、粘结层2、板材层3、第一胶水层4、玻璃基层5、金属铝箔层6、全息成像层7、第二胶水层8以及保护膜层9,所述保护膜层9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增透膜层91、缓冲层92和防指纹层93。
板材层3为金属板材层或者塑胶板材层,板材层3的厚度为20um-100um因为玻璃基层5的接触面为板材层3,不再是传统的玻璃与发泡材料直接接触,从而可以在后续生产过程中有效阻隔发泡材料在收缩时的拉力,不会出现玻璃四周彩膜出现气泡的现象,从而相应的提升了产品的品质,降低了后续生产的产品不良率,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一胶水层4和第二胶水层8均为阻尼胶水层,厚度为20um-50um,通过双面阻尼胶水层的设置,使得复合有板材层的玻璃具有减震、消音、隔热、密封、防腐、防水无毒、附着力强、耐老化、防石击等优点。
全息成像层7由激光全息摄影而成,经压印、在玻璃基层5上转印等工艺制成,颜色丰富,且图案生动。结合金属铝箔层6,给整个玻璃带来艺术美感,色彩丰富,图案生动,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装饰设计要求。金属铝箔层6的厚度为15um-40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泰升玻璃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泰升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7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曝光时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纺丝液、核壳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