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5795.0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69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梅启庆;熊文;郑光猛;熊志斌;曾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3 | 分类号: | H01R9/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符合USB标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在金属壳体及线缆外包覆成型有一外模,这样的话外模与金属壳体的外表面就不会平齐,因此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而美国专利公告第US8,602,822B2号公告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外模与金属壳体的外表面平齐,然该金属壳体由具有不同尺寸的前后两段制成,这样在制造及组装上较为不便。
因此,鉴于前述线缆连接器组件结构设计上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改进的金属壳体及绝缘本体以方便制造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及包覆成型于绝缘本体的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部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上下表面及两侧面均较主体部向内收缩,所述金属壳体包裹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及舌部外,而延伸部暴露于金属壳体的后端面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仅具有一金属壳体,且该金属壳体仅可部分包覆绝缘本体,可有效缩短线缆连接器的长度且减少零件使用数量及组装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将线缆及外壳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3至图4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壳体3、包覆成型于绝缘本体1后部的外壳4及与导电端子2电性相连的线缆5。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1、自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舌部12及自主体部11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3,所述舌部12的上表面低于主体部11的上表面,两侧面及下表面均与主体部11的对应表面共面。所述主体部11的前端面与上表面共同开设有一对收容槽112,该对收容槽112开口朝前。所述主体部11还设有一位于所述收容槽112后方的卡扣槽113,该卡扣槽113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收容槽112之间,且开口朝后。所述卡扣槽11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开口朝后的缺口114,同时,在主体部11的下表面也设有一对开口朝后的缺口114。所述卡扣槽113及两对缺口114均自主体部11的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且卡扣槽113较缺口114深。所述延伸部13的上下表面及两侧面均较主体部11向内收缩,以上下表面为例,延伸部13的上表面低于主体部11的上表面,延伸部13的下表面高于主体部11的下表面,也即延伸部13的上下表面及两侧面与主体部11的对应表面均不共面。延伸部1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凹槽131,该凹槽131与主体部11的后端面相连。
所述导电端子2为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也可以组装的方式收容于绝缘本体1中。
所述金属壳体3为一矩形框状结构,其上下表面均设有一对通孔31,该对通孔31靠近金属壳体3的后边缘,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1呈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矩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金属壳体3在其上表面30还设有一对锁扣部32,该对锁扣部32位于通孔31前方,在锁扣部32的后方设置有一卡扣部33,锁扣部32与卡扣部33的卡扣方向相反。所述卡扣部33相较于通孔31位于稍靠前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时,所述导电端子2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1内,绝缘本体1自后向前组装于金属壳体3内,金属壳体3包裹于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1及舌部12外,且主体部11的后端面与金属壳体3的后端面平齐,而延伸部13暴露于金属壳体3的后端面外。
金属壳体3上的一对锁扣部32分别卡扣于绝缘本体1上的对应收容槽112内以防止绝缘本体1向前滑动,所述金属壳体3上的卡扣部33抵持于绝缘本体1上卡扣槽113的前壁从而防止绝缘本体1向后滑动。
所述外壳4包覆成型在绝缘本体1的延伸部13及线缆5前端,以将线缆5与导电端子2的连接处包裹,主体部11后端的缺口114分别与金属壳体3后端的通孔31相对应。包覆成型外壳4时熔融的塑胶经主体部11后端的缺口114流入,并且进入金属壳体3的对应通孔31内,从而增加外壳4与绝缘本体1及金属壳体3的结合强度。同时,熔融的塑胶进入绝缘本体1两侧设置的凹槽131内以增加外壳4与绝缘本体1的结合强度。由于绝缘本体1的延伸部13的上下表面及两侧面均较主体部11向内收缩,因此给外壳4留有一定的空间,成型外壳4后,外壳4的上下表面及两侧面均与金属壳体3的对应表面平齐,即不存在高度差。至此,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组装过程描述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5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并沟线夹
- 下一篇:一种具有支管的管道热缩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