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服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5489.7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7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朱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襦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00 | 分类号: | A41D1/00;A41D27/00;A41D3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服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服装。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和数码设备出现在了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人类和电子设备的关系也越来密不可分。以智能智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手必备的工具。而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可以将人的活动进一步的数据化,从而把人与设备的关系再次拉近。但在大量设备出现的同时,两个矛盾也逐渐凸显,一就是设备体积(便携性)和设备续航时间(电池容量)之间的矛盾。二则是移动设备多样化和大屏化带来的与便携性之间的矛盾。
设备体积(便携性)和设备续航时间(电池容量)之间的矛盾,体现在越轻薄的设备,其电池容量必然越小,从而设备的使用续航时间就必然越少,在电池技术进步远落后于电子设备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矛盾在可预期的将来几乎得不到解决——以现有的实验室电池技术为例,众多科研成果的单位体积电量的增长往往只有20%-30%,50%-80%已经可称为突破性进展,且不说这些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之前的众多障碍,现有的最先进计算机芯片技术的耗电量已经是手机芯片耗电的数十倍,而在芯片之外外还有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显示技术AR,3D显示屏等电量消耗大户等待着被应用在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也就是说,即使有更好的电池,也必然被更好的芯片更先进的技术消耗掉提升的电量,这一问题在电池技术得到突破性进展之前将持续存在。而针对这一矛盾,现有的最佳解决方案就是移动电源,即保持设备的便携性,将电量额外存储。这一方案是现有条件下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它的缺点同样明显,一是移动电源的体积和重量,在现有电池的技术下无法小型化,携带不便,二是移动电源需要跟手机有线连接,使用方便性不足。
移动设备多样化和大屏化带来的与便携性之间的矛盾,在近些年手机大屏化趋势下,也显得格外突出。消费者苛求更大的屏幕和面积,以享受更好的使用体验,但大屏幕就以意味着大体积,越大体积携带体验往往就越差,而迅速出现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则同样面临“没地方放”的问题。在可折叠柔性屏幕及其配套的柔性电池等技术大规模普及前,这一问题也几乎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理利现有用移动电源技术,在解决以上问题上,也已经有不少尝试解决的办法。针对移动电源的问题,现有方案基本都属于移动电源的异型化,即通过将移动电源改造成不同的形式,来实现方便携带和连接的目的。从实现方式来看,又分为手机捆绑式和可穿戴式。手机捆绑式主要通过将移动电源做成手机外壳,与手机结合在一起放置并保持随时充电,以求解决携带不便和使用不便的问题。但此方案最大的问题是手机壳重量较重,对使用手机过程本身造成了额外负担,而且由于壳体限制,移动电源的容量往往较小。除此之外,缺乏兼容性和对其他设备的支持也都是此方案的主要问题。可穿戴式则是通过将移动电源做成各种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来解决携带不便问题。例如手环、腰带、钥匙扣、钱包等等。此类方案基本可分小型化和大型化两个大的类别,小型化如手环、腰带、钥匙扣等,优点是便携性很高,使用也相对方便,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容量十分有限,基本都在2000MAH以下,一般来说只能延长手机2-3小时的使用时间。而另一类则是以各种钱包、背包为主的大型化方案,优点是电源容量高,缺点则是通用性差和使用不便。
而移动电源方案异化的一个通病则是最多解决自身的携带问题,无法为其他设备的携带提供便利。在移动设备的携带问题上,主要解决方向还是各种背包挎包等,此方案的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优点是容量大,成本较低,缺点则是极大的影响使用的便利性,因为作为移动设备,随时取用是最基本的要求,放在包里即违反了这一原则,也额外增加了出行背负的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襦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襦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54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