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硬模组合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34715.X | 申请日: | 2015-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1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卓舒;祁静;高波;张召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 11423 | 代理人: | 修雪静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软硬 模组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软硬模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模具大部分为单个硬模或者单个软模模具,产品采用硬模翻模一次成型,成型工艺简单,但是对产品的造型限制过多,不能进行具有较复杂或者多面图案纹理的产品的翻模制作。
现有的单面硬模的模具只能制作单面纹理的板材,且需要设置拔模斜度,对产品的外形尺寸有影响,同时产品有一定的拆模难度;而对于单面软模的模具,可以制作单面造型比较明显的板材产品,但是对于具有双面纹理的板材责不能满足表面纹理要求;如果把板材模具设计成硬模合模的模具,则存在难以拆模的问题,而可拆卸的边框又不足以保证所有产品的制作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供精度和效率的软硬模组合模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软硬模组合模具,包括一侧通过铰轴连接的软模钢架和硬模钢架,所述软模钢架和硬模钢架的另一侧分别对应设有两个伸出杆,所述软模钢架和硬模钢架的伸出杆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软模钢架内设有软模基座,所述软模基座内设有软模模具,所述硬模钢架内设有硬模模具。
所述硬模模具的边缘设有凹槽,所述软模模具的边缘设有插入所述凹槽的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软硬模组合模具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软硬模组合模具,采用软模和硬模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具有多面纹理效果的产品的制作成型。通过多个细节结构的设计使模具的设计更为精准,产品尺寸精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简化了拆模工序,产品制作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硬模组合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硬模组合模具,包括一侧通过铰轴连接的软模钢架1和硬模钢架5,所述软模钢架1和硬模钢架5的另一侧分别对应设有两个伸出杆8,所述软模钢架1和硬模钢架5的伸出杆8通过螺栓7固定在一起;所述软模钢架1内设有软模基座2,所述软模基座2内设有软模模具3,所述硬模钢架5内设有硬模模具4。
所述硬模模具4的边缘设有凹槽,所述软模模具3的边缘设有插入所述凹槽的凸块。
软模模具基座和软模模具通过直接铺贴嵌入,软模钢架和软模基座通过树脂刷制网格布连接成一体的形式。上半部分的硬模整体和下半部的软模整体通过铰轴连接在一起。产品制作时软硬模打开,铺装新材材料,铺装完成后将上部硬模模具整体向下部软模模具进行合模,并通过螺栓将上下两半部分拧紧,完成板材厚度方向上的挤压。
上部硬模和下部软模的平面部分的定位依靠硬模模具的内凹槽和软模模具的外凸块进行整体定位控制,使产品具有更好的配合精度,保证产品的尺寸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产品整体厚度方向的控制主要通过刚加上焊接出来的支腿部分的高度进行控制,既保证了板材的厚度精准,同时也避免了螺栓上的过紧造成软模部分模具的损伤。
软模基座是用来承托软模模具的整体总量,对软模起定位作用,同时也对产品板材的平整度进行控制,保证了板材在具有纹理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平整度。
软模模具的表面可以有不同的纹理,同时造型在厚度方向上可以有较大变化,使板材造型更加丰富,同时能保证产品拆模时较为方便快捷,将具有伸缩性的软模可以直接从产品表面撕下,不需要预留拔模斜度。
本实用新型的软硬模组合模具,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模具的使用一方面保证了产品板材的造型要求,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制作精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不同造型产品的制作要求,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47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