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生儿吸氧抢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4284.7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2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雷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莎;李弘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生儿 吸氧 抢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器。
背景技术
人工吸氧已成为了临床上用来抢救早产儿生命不可缺少的方法,对于缺氧的早生儿而言,氧气对于抢救新生儿生命作用关键。但是现有的吸氧器具大部分只适用于成人,并不能良好地适应新生儿的体型。此外,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转移新生儿位置时,需要同时辅以吸氧,但并没有适用于新生儿移动吸氧的便携装置。因此,需要一种在新生儿转移过程中,能够供给吸氧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新生儿转移过程中能够供给吸氧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生儿吸氧抢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盖体、氧气袋、氧气管、手柄、控制阀和面罩;所述瓶体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中部设置有贯通的第一接口;所述氧气袋设置于所述瓶体内,并通过氧气袋一端设置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下端密封连接;所述瓶体底部通过弹簧设置有挤压板,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挤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挤压所述氧气袋;所述第一接口上端与所述氧气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氧气管的另一端通过中空的手柄与用于控制气体流通的控制阀连接;所述控制阀连接至面罩。
进一步,所述瓶体侧面竖直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下端弯折180°,形成与所述导槽平行的限位槽;所述挤压板侧面固定有控制钮,所述控制钮设置于导槽中并可沿所述导槽滑动。
进一步,所述瓶体侧面还设置有瓶托,所述瓶托使用柔软材料制成,大致呈长方体,其远离瓶体的一面沿竖直方向凹陷;所述瓶托两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绑带。
进一步,所述氧气管和所述手柄之间设置有湿化瓶。
进一步,所述控制阀还连接有用于辅助吸氧的气囊。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能够实现新生儿转移抢救时的紧急输氧,整个过程可单人完成,操作简便,简单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的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的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吸氧抢救器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瓶体1、盖体2、氧气袋3、氧气管4、手柄5、控制阀6和面罩7;所述瓶体1与所述盖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2中部设置有贯通的第一接口21;所述氧气袋3设置于所述瓶体1内,并通过氧气袋3一端设置的第二接口31与所述第一接口21下端密封连接;所述瓶体底部通过弹簧13设置有挤压板14,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挤压板14在弹簧13的作用下,向上挤压所述氧气袋3;所述第一接口21上端与所述氧气管4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氧气管4的另一端通过中空的手柄5与用于控制气体流通的控制阀6连接;所述控制阀6连接至面罩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所述瓶体1侧面竖直设置有导槽16,所述导槽16下端弯折180°,形成与所述导槽16平行的限位槽17;所述挤压板14侧面固定有控制钮15,所述控制钮15设置于导槽16中并可沿所述导槽16滑动。
进一步,所述瓶体1侧面还设置有瓶托11,所述瓶托11使用柔软材料制成,大致呈长方体,其远离瓶体1的一面沿竖直方向凹陷;所述瓶托11两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绑带12。瓶托11可贴合医护人员手臂,并利用绑带12固定。
进一步,所述氧气管4和所述手柄5之间设置有湿化瓶8。
进一步,所述控制阀6还连接有用于辅助吸氧的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4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