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落水自爆车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2840.7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高为将;曹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J7/08 | 分类号: | B60J7/08;B60R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落水 自爆 车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落水自爆车顶。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突发事故而导致落入深水中,车中人员的安全会受到极大威胁,造成危险的重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驾、乘人员慌乱、不当操作;
2、汽车电路短路失电,使电动车窗无法打开;
3、在车内尚有空气时,水压使车门无法打开。
为此,对汽车结构上进行改进,使汽车在发生落水事故后,为驾乘人员打开一个逃生途径,以避免上述原因造成的危险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于提供一种落水自爆车顶。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落水自爆车顶,包括前柱、中柱、后柱、上边梁和顶盖,顶盖设在上边梁上方,所述上边梁和顶盖之间设有固定框;上边梁顶面设有栓扣,顶盖底面四周设有栓耳,固定框为框架结构,固定框穿过栓耳套接在顶盖下方,固定框底面设有与栓扣相匹配的栓钩;顶盖底面设有活塞缸和两个加固件,活塞缸内设有活塞,活塞与活塞缸之间设有火药;两根加固件一端分别与栓钩钩向相反的固定框的两端固连,另一端均与活塞连接;所述前柱、中柱和后柱上均设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为上下开口的管状结构,水位传感器包括绝缘管和两个电极;两个电极互不相接的设在绝缘管内壁两侧;
还包括储备电源、变送器和引爆器,所述储备电源与汽车电源相接,储备电源包括二极管和电容器;变送器和引爆器分别与储备电源连接,水位传感器、变送器、引爆器和活塞缸依次串联。
上述栓扣扣孔、双钩钩向均为车尾至车头方向或车头至车尾方向;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固定框可沿栓耳前后移动。
上述加固件均为长条状结构。
上述电容器容量能为变送器和引爆器提供足够的电能,事故状态时,电容器内的电流不会回流;变送器和引爆器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现有技术设计。
上述水位传感器的两电极之间有距离,但不能太远;水位传感器、变送器、引爆器、活塞缸之间的连接导线、变送器和引爆器均在密封防水的盒匣中。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落水自爆车顶,当汽车发动后,汽车电源迅速通过二极管向电容器充电,正常情况下,固定框上的栓钩紧密而贴合地插入上边梁上的栓扣中,顶盖因此被固定在上边梁上;当事故状态时,水位达到其中一个水位传感器底端,因水位传感器含有两个分离的电极,遇到水后两电极间有微弱导电,变送器则将水位传感器的弱电信号放大并变送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引爆器接收到变送器送来的信号后,立即引爆火药,从而推到活塞、活塞再推动加固件向一侧移动,从而使整个固定框一起向该侧移动,进而所有栓钩均与栓扣脱扣,顶盖因失去固定而与车身结构体的上边梁分离,从而为车内人员提供逃生出口。
所述顶盖前端设有1-5根固定绳,所述固定绳一端与顶盖连接,另一端与车头端上边梁连接;能够防止系统故障造成误动作,特别是在正常行驶中误触发,致使顶盖在行驶中脱离车体,造成的危险。
上述前端为车头端。
所述水位传感器顶部还设有帽盖,所述帽盖为罩状结构,与绝缘管顶端固连,帽盖内径大于绝缘管外径,帽盖下沿以上的绝缘管侧壁设有1个以上气孔,能防止因车顶橡胶老化导致前柱、中柱或后柱从上面往水位传感器漏水造成的引爆。
所述储备电源还包括泄放电阻;当汽车停下不动后,电容器中的电能会通过泄放电阻泄放而减少,30分钟后,电压不足使后面电路工作,能防止车不是在行驶过程中浸水落水自行引爆。
所述水位传感器还包括盐棒,所述盐棒设在两个电极之间,能在水位传感器进水时,融化盐棒增强电极之间导电效果。
优选,所述栓扣包括栓孔,栓孔为圆形、半圆形或方形。
所述栓扣的数量为4-30个,均匀分布在上边梁的四周,所有栓扣的栓孔均为前后方向;能满足不同车型顶盖的稳定性。
上述前后方向为车头至车尾方向。
所述栓钩数量与栓扣一致,且位置相互对应;能确保栓钩与栓扣的稳定性。
所述栓耳数量为4-30个,均匀分布在顶盖四周,顶盖前、后端上的栓耳孔宽度为固定框前后端宽度的1.5-3倍;能确保固定框与顶盖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能确保固定框能在顶盖下方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28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办公室组合灯
- 下一篇:高导热结构的LED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