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粘非织造布收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2427.0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2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申景山;周思远;陈让军;肖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3/14 | 分类号: | D04H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粘非 织造 布收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粘非织造布收边装置,属于纺粘非织造布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纺粘法又称纺丝成网法,它是非织造布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化纤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使用连续性长丝纤维铺置成网,纤网经机械、化学或热方法加固而成非织造布。其具体流程如下:
聚合物切片加入料斗后,喂入到螺杆挤出机中,螺杆具有加热功能,切片在螺杆里熔融并挤出,经过滤后的熔体由计量泵按一定流量输送到纺丝组件上,纺丝组件装有很多小孔的喷丝板,熔体从喷丝板的小孔内流出,形成许多细流,熔体细流经过侧吹风冷却后,冷却成纤维,再进入牵伸装置,经过牵伸装置中的高速气流的牵伸作用,纤维的大分子进行了取向和结晶,纤维获得了良好的力学性能,经牵伸后纤维铺入到下面有吸风装置的成网帘带上,然后输送至加固装置,经热轧、化学粘合、针刺、水刺等任何一种或两种方法加固,即成为纺丝成网非织造布。其中采用针刺加固的纺粘非织造布以其加工成本低,布的力学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工行业。
在纺粘针刺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由于成网的原因,布的两边是不平整的,同时克重较低,两边的纤维较为松散,被称之为“毛边”。为了防止在卷绕过程中由于“毛边”造成布层之间相互缠结,分离困难,必须将布的两边切除一部分,使布的两边平整,,即所谓的“切边”。
通过切边可以解决布层由于“毛边”缠结而造成的退绕困难,但是由于切掉的边往往难以再利用,造成了浪费和成本增加。
导致原因:由于纺粘非织布成网的特点,两边的纤维比较少,而且边缘不平整。因此在针刺加固过程中,两边上有较多的纤维是松散的,会影响卷绕的效果及退绕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纺粘非织造布收边装置,通过在纺粘非织造布的两边增加一对收边装置,该装置使得布两边松散的纤维融熔粘合,不会影响卷绕和后加工中的退绕,布无需切边,减少了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纺粘非织造布收边装置,包括固定横杆、导杆和热板,所述导杆可沿所述固定横杆移动,所述导杆和所述固定横杆之间设有固定件,所述导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热板。
进一步,所述热板内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电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温度传感器为铂热电阻。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为螺钉,所述固定横杆设有固定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固定孔抵住所述导杆。
进一步,所述热板为铸铝板。
进一步,所述热板与非织造布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热板对布的“毛边”进行处理,使松散的纤维熔融粘合,布的两边平整致密,纺粘针刺非织造布无须再进行切边,有效减少了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纺粘非织造布收边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固定横杆;2——导杆;
3——热板;4——螺钉;
5——安装孔;6——电加热棒;
7——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纺粘非织造布收边装置,收边装置设置在纺粘非织造布的两侧,包括固定横杆1、导杆2和热板3,导杆2可沿固定横杆1移动,导杆2和固定横杆1之间设有固定件,导杆2的一端设有热板3,热板3与圆柱形导杆2焊接在一起。导杆2穿过固定横杆1,导杆2可以在固定横杆1上滑动,从而调整两块加热板3之间的距离,适应幅宽的变化。
固定件为螺钉4,固定横杆1设有固定孔,螺钉4穿过固定孔抵住导杆,当导杆2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时,旋紧螺钉4即可靠摩擦力固定导杆2的位置,通过导杆2的滑移,使得收边装置可以根据产品幅宽的变化也相应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斯乐普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2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险锁
- 下一篇:基于炭/炭异径筒状制品的CVI致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