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冷电机壳体及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0015.3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3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冯勇敢;张冬;康娟;张振宁;康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电机壳体及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中的电动汽车除 了环保节能外,还具有舒适性高、噪声小等优点。由于车内空间有限,这就要求电动车的 驱动电机要不断减小体积同时增大功率密度,这也给驱动电机的散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通常的液冷电机机壳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3以及与机壳相连的前端盖1和后 端盖7,其中机壳3上设置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机壳3上加工有轴向水槽2,前端盖和 后端盖上设置有导流槽6,每一条轴向水槽的一端通过前端盖上的导流槽与其相邻的一条 轴向水槽相通,其另一端通过后端盖上的导流槽与其相邻的另一条轴向水槽相通。冷却液 从进水口进入轴向水槽流向端盖,并由端盖上的导流槽将冷却液导入下一条轴向水槽,并 不断前进至出水口流出将热量带走。这种电机通过端盖将轴向水槽连通,实现冷却液的充 分利用。但是需要在端盖上加工导流槽,而且端盖与机壳的结合部需要进行防水密封,加 工要求较高,而且散热效率比较低。
为克服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351613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日为2014 年1月15日)公开了一种水冷电机冷却水道,包括进水口8、出水口9和设置在机壳内圈 上的多个环形水槽10,环形水槽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并沿电机机壳的轴向分布,相邻的环 形水槽间通过连通槽11连通,相邻的连通槽之间错开一定的距离,靠近连通槽的位置设置 有水槽挡块12,使环形水槽和连通槽共同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通道,该通道将各环形水 槽首尾相连,使水流只能沿该通道单向流动。这种电机上的环形水槽和连通槽加工方便, 便于密封,散热效率较高。但是由于水道尖角的存在,会造成水流冲击损耗和涡流损耗, 而且冷却液在环形水槽中很容易在热交换面附近出现层流,导致热交换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液冷电机壳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 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液冷电机壳体的电机。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电机壳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冷电机壳体,包括机壳内圈、机壳外圈以及由机壳内圈和机壳外圈围成的用来 供冷却液流过的冷却液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中设置有扰流体。
扰流体可以将冷却液流打散,避免出现层流,所述扰流体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冷却液通 道内壁上的扰流柱。也可以为扰流板。
所述机壳内圈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沿机壳内圈周向延 伸的分道筋,所述分道筋将所述环形凹槽分隔并形成一条冷却液通道,所述分道筋包括两 条以上的沿机壳内圈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上具有方形缺口,环形凸台 具有位于方形缺口一侧的进水端和位于方形缺口另一侧的出水端,每一条环形凸台的出水 端与相邻的环形凸台的进水端之间连接有斜筋。斜筋可以将每一个液道中的冷却液导入相 邻的下一个液道,实现液道的首尾相连。
机壳外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相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 轴线和出液口的轴线均与机壳内圈的外周面相切。这样可以使冷却液平滑进入冷却通道, 避免了冲击和涡流。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机,包括液冷电机壳体,所述液冷电机壳体包括机壳内圈、机壳外圈以及由机 壳内圈和机壳外圈围成的用来供冷却液流过的冷却液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通道 中设置有扰流体。
扰流体可以将冷却液流打散,避免出现层流,所述扰流体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冷却液通 道内壁上的扰流柱。也可以为扰流板。
所述机壳内圈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沿机壳内圈周向延 伸的分道筋,所述分道筋将所述环形凹槽分隔并形成一条冷却液通道,所述分道筋包括两 条以上的沿机壳内圈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上具有方形缺口,环形凸台 具有位于方形缺口一侧的进水端和位于方形缺口另一侧的出水端,每一条环形凸台的出水 端与相邻的环形凸台的进水端之间连接有斜筋。斜筋可以将每一个液道中的冷却液导入相 邻的下一个液道,实现液道的首尾相连。
机壳外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通道相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 轴线和出液口的轴线均与机壳内圈的外周面相切。这样可以使冷却液平滑进入冷却通道, 避免了冲击和涡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0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