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卧两用铣削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8769.5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2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王优强;王建;刘鹏;李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1/10 | 分类号: | B23C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6655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铣削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床领域,尤其是一种立卧两用铣削机床。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物质文明生活的要求的不断提升,高精度、高效率及高舒适度成为了制造业领域的主要目标。目前,航空航天及民用器械的大型构件都是采用一次性掏空加工而成,其主要加工方式是铣削加工。普通的铣削加工在同一台机床上只能做立铣或卧铣,要想实现两个垂直面的铣削就必须更换机床,这样就增加了装夹定位时间,也增加了换刀时间,严重的影响了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卧两用铣削机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立卧两用铣削机床,包括机床本体、设置与机床本体上用于安放铣削工件的装夹平台,机床本体上端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卧铣刀主轴以及安装于卧铣刀主轴前端的卧铣刀刀盘,机床本体上端竖直方向固定安装立铣刀主轴以及安装于立铣刀主轴前端的立铣刀刀盘。
所述装夹平台上端设置装夹夹具,装夹夹具用于夹持铣削工件。
所述装夹平台还设置横向移动机构,用于控制装夹平台横向移动,调整装夹平台与卧铣刀主轴中心轴或者立铣刀主轴中心轴的相对距离。
所述机床本体的下端底部设置装夹平台伸缩装置,用于调节装夹平台的高度,使铣削工件与卧铣刀主轴的中心轴垂直。
优选的,所述装夹平台还设置控制横向移动机构的横向摇把,通过设置横向摇把,工作人员可以摇动横向摇把,调节装夹平台的水平移动。
优选的,变频电机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立铣刀主轴和卧铣刀主轴工作。
优选的,所述装夹平台伸缩装置为伸缩槽。
优选的,所述装夹平台可回转,变频电机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装夹平台回转,通过把装夹平台设置为可回转,立铣或者卧铣结束后,方便观察铣削工件的铣削情况。
优选的,所述装夹夹具为平口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同时完成立铣和卧铣,可在同一台机床上不经过更换机床或者重新装夹即可实现立铣和卧铣,节约时间,减小了因更换机床或者重新装夹引起的误差,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立铣刀刀盘,2.立铣刀主轴,3.机床本体,4.卧铣刀主轴,5.卧铣刀刀盘,6.铣削工件,7.装夹夹具,8.装夹平台,9.横向摇把,10.装夹平台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立卧两用铣削机床,包括机床本体3、设置与机床本体3上用于安放铣削工件的装夹平台8,机床本体3上端固定安装动力刀头,如图1所示,机床本体3上端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卧铣刀主轴4以及安装于卧铣刀主轴4前端的卧铣刀刀盘5,机床本体3上端竖直方向固定安装立铣刀主轴2以及安装于立铣刀主轴2前端的立铣刀刀盘1。
所述装夹平台8上端设置装夹夹具7,装夹夹具7用于夹持铣削工件6。
所述装夹平台8还设置横向移动机构,用于控制装夹平台8横向移动。
所述机床本体3的下端底部设置装夹平台伸缩装置10,用于调节装夹平台8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装夹平台8还设置控制横向移动机构的横向摇把9,通过设置横向摇把9,工作人员可以摇动横向摇把,调节装夹平台的水平移动。
进一步,变频电机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立铣刀主轴2和卧铣刀主轴4工作。
进一步,所述装夹平台伸缩装置10为伸缩槽。
进一步,所述装夹平台8可回转,变频电机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装夹平台回转。
进一步,所述装夹夹具7为平口钳。
工作过程如下:
若需要对铣削工件6进行立铣实验,首先使用装夹夹具7夹持铣削工件6,将铣削工件6固定在装夹平台8上;然后通过横向移动机构调整装夹平台8与立铣刀主轴2的下方;再调整立铣刀主轴2位置,使其立铣刀主轴2的中心轴与铣削工件6相对,空转立铣刀主轴2以确定首次切削用量;最后,对铣削工件6进行立铣。
若需要对铣削工件6进行卧铣实验,首先使用装夹夹具7夹持铣削工件6,将铣削工件6固定在装夹平台8上;然后通过装夹平台伸缩装置和横向移动机构调整装夹平台8,使铣削工件6与卧铣刀主轴4的中心轴垂直;再调整卧铣刀主轴4位置,空转卧铣刀主轴4以确定首次切削用量;最后,对铣削工件6进行卧铣。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87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击试样V型缺口专用铣刀
- 下一篇:一种数控铣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