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检影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7286.3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9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沈激;曾俊文;谢佩;黄海东;刘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兆乘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103 | 分类号: | A61B3/103;A61B3/14;A61B3/12;H04N7/1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智能 终端 检影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影镜,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视频检影镜。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带状光检影镜是利用带状光线将眼球内部照亮,通过检查反射光线的变化可以判断眼球的屈光状态。检测时,检测者需转动检影镜同时还需通过观察孔观察被检者眼内,操作方便性和舒适度较差。而且,传统检影镜功能单一,不具有记录检测数据的功能,不能存档以便于后续分析研究,更不能存储被检测者历次的检测结果进行检测的预测跟踪。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检影镜,其操作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检影镜,包括具有图像采集机构的移动智能终端、出射带状光线的光源、以及光学机构,所述光学机构用于设置在所述光源和受检者眼球之间以使所述带状光线入射到受检者眼内,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设置在受检者眼球的反射光路中以采集眼内图像或视频。
优选地,所述移动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机构包括摄像头。
优选地,该检影镜还包括外壳,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移动智能终端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正对受检者眼球处。
更优选地,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卡接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移动智能终端还包括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图像采集机构相电连用于控制所述图像采集机构采集眼内图像或视频并接收和存储所采集的图像或视频。
更优选地,所述移动智能终端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相电连用于将采集的图像或视频传输到云服务器中。
更优选地,所述移动智能终端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微控制器相电连用于显示采集的图像或视频。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图像采集机构进行观察,无需人眼紧贴观察,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检影镜在检查时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智能手机;3、眼球;4、云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检影镜在检查时的示意图。结合图1所示,该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检影镜包括具有图像采集机构的移动智能终端、出射带状光线的光源(图中未示出)、以及光学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光学机构用于设置在所述光源和受检者眼球3之间以使所述带状光线入射到受检者眼内,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设置在受检者眼球3的反射光路中以采集眼内图像或视频。
本实施例中,移动智能终端采用智能手机2,除智能手机2外,还可采用具有拍照、存储、显示和传输功能的平板电脑、PDA智能终端等。对应地,上述图像采集机构包括摄像头。
该检影镜还包括外壳1,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移动手机可拆卸地连接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正对受检者眼球3处。具体地,移动手机通过卡扣卡接于外壳1上,在检测时,移动手机的摄像头正对受检者眼球3。
移动收集还包括微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和显示屏。微控制器与所述图像采集机构相电连用于控制图像采集机构采集眼内图像或视频并接收和存储所采集的图像或视频。无线传输模块与微控制器相电连用于将采集的图像或视频传输到云服务器中。显示屏与微控制器相电连用于显示采集的图像或视频。通过外置摄像头对带状光线在眼睛内部的反射光进行图像采集或录像,并将图像或视频传输至智能手机2显示屏进行观测,同时将视频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4,云服务器4端的数据可同时共享给多个用户,方便远程会诊或者教学用。由于其便捷性,无需固定地方就能检查屈光状态,符合移动医疗的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传统检影镜只是检测者用眼睛通过检影镜对被检测者进行观察,不能进行数据的采集,更不能进行云存储。本发明不仅可以采集、保存图像和视频数据,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2等移动智能终端自带的wife等无线传输模块将记录的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4,方便长期保存被检测者的检测结果,对被检测者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进行跟踪和预测。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兆乘软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兆乘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72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