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光伏接线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7142.8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3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柳翠;袁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青岛澳瑞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H02S4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槽群 复合 相变 冷却 散热 接线 盒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光伏接线盒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接线盒作为太阳电池组件的一个重要部件,是集电气设计、机械设计和材料科学相结合的跨领域的综合性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太阳电池组件的结合连接方案。作为太阳电池组件的连接器,接线盒所占成本不及电池成本的十分之一,在太阳电池组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光伏市场的迅猛发展,组件厂商对相关零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组件连接器的接线盒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其中接线盒的散热性能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接线盒散热性能不佳会给组件带来负面乃至致命的影响,例如EVA脱层、EVA及背膜加速老化等其它不良状况,甚至会引起组件烧毁现象。为了保证组件的使用寿命和电气安全性能,接线盒必须具备优良的散热性能。
出于今后长久使用角度考虑,设计出优良散热性能的接线盒,为用户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高质量接线盒,是各大接线盒厂商不断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中国专利CN102593216A公开了一种散热型光伏接线盒,包括相互盖合的光伏接线盒底座和光伏接线盒上盖,光伏接线盒底座内安装有端子组件、支撑件及二极管;支撑件与端子组件连接,连接有支撑件的端子组件安装于光伏接线盒底座中,通过支撑件与光伏接线盒底座连接,二极管安装于端子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件与光伏接线盒底座不直接接触,可防止端子组件热烧伤光伏接线盒底座。各端子组件靠近安装面有通孔,形成对流;各端子组件前部有U型槽通向上部空间,形成对流;有效扩大了对流空间,散热迅速,不致烧伤光伏接线盒底座,可靠性高,但是该专利采用的散热方式主要是依靠增大接线盒内的空间,利用空气对流达到散热的目的,并未从本质上解决接线盒热量的传递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大幅降低光伏接线盒内二极管的温度,改善散热能力的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光伏接线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光伏接线盒装置,包括光伏接线盒,设置在光伏接线盒内的发热器件或传热器件,还包括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器,该散热器设置在发热器件或传热器件的发热表面。
所述的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器为一真空密封腔体,腔体内盛装有液体工质在微槽中蒸发换热,蒸发后的蒸汽在散热器的冷端进行凝结放热,凝结成液体后流回腔体内的液池中。
真空密闭腔体内壁的受热面设有众多的微槽组成的微槽群,微槽的大小适合形成毛细力,将腔体内液体工质吸入微槽内。
所述的微槽为矩形或梯形。
所述的冷端为设置在真空密闭腔体外壁的微槽结构,依靠空气自然冷却。材料选用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如铜、铝、不锈钢等。
所述的液体工质为具有较高汽化潜热的有机液体或无机液体。
所述的液体工质为蒸馏水或无水乙醇。
所述的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器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光伏接线盒存在的散热能力差、安全可靠性低等技术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散热通量、无噪音、无功耗、安全可靠的取热方式,通过采用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技术,将光伏接线盒与微槽群散热器相结合,通过液体在微槽群中的薄液膜蒸发和厚液膜沸腾的微细尺度复合相变换热特性实现对光伏接线盒的散热,从而将接线盒内部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改善接线盒的散热性能,使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为完全的电气性能,大幅降低光伏接线盒内二极管的温度,改善光伏接线盒的散热能力,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使用的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器是一个真空密闭的腔体,其受热面(微槽群面)与接线盒的发热器件紧密贴合,依靠毛细力的作用将液体工质吸入微槽内,液体工质受热蒸发发生相变,由液体转变成气态,从而将发热器件的热量带走,并在散热器的冷端凝结,重新转变为液体回流至腔体液池内,使蒸发掉的液体工质得以补充,往复循环。本申请的优势在于通过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器内的液体工质,循环将接线盒内二极管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冷端,通过冷端传递至外界,解决传统接线盒散热能力不足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青岛澳瑞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青岛澳瑞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71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