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直读无线远传燃气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25511.X | 申请日: | 2015-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8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兴联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15/06 | 分类号: | G01F15/06;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直读 无线 燃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电直读无线远传燃气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技术应用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如燃气表技术领域,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各种智能燃气表,能够实现智能抄表。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电直读表已成为智能抄表的主要技术,然而现有的光电直读燃气表采用的是RS485或MBUS有线通讯,敷设线路麻烦、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电直读无线远传燃气表,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无需敷设通信线路,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光电直读无线远传燃气表,包括上盖、与上盖连接的底盖,上盖和底盖连接处设有扣边条,上盖顶部设有进气口、无线通信天线和出气口,上盖上部设有凸台,上盖和底盖组成光电直读无线远传燃气表的型腔,型腔内设有PCB板,PCB板上集成有内部电路,上盖下部设有电池盖,电池盖与上盖组成电池仓,电池仓内安装有电池。
所述内部电路包括单片机、光电直读模块、燃气表光电读数码盘和无线通信模块,电池分别与单片机、光电直读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单片机分别与光电直读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光电直读模块安装于燃气表光电读数码盘中,无线通信模块与无线通信天线连接。
所述凸台中部设有透明镜片,燃气表光电读数码盘的位置正对透明镜片。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3G/4G通信模块或WiFi通信模块。
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采用不锈钢制作。
所述光电直读模块包括多个发射光电管和多个接收光电管,发射光电管和接收光电管分别设置在PCB板的两侧,发射光电管与接收光电管的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发射光电管成扇形均布在同一圆周上。
所述发射光电管的发光角度小于等于25度。
所述底盖内壁上设有减震垫片。
所述进气口上设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无需敷设通信线路,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等特点;
(2)发射光电管和接收光电管分布在PCB板的两侧面,使得很容易做到发射光电管与接收光电管一一对应,从而避免因发射光电管和接收光电管排列问题引起的易接收杂光导致出现误码的问题;
(3)发射光电管的发光角度较小、高度高、具有很好的指向性,不容易被外界干扰,抗干扰能力强;
(4)进气口设有过滤网,能够防止燃气中的杂质进入燃气表、损坏燃气表,有利于延长燃气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电直读无线远传燃气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部电路的框图;
图中,1-上盖,2-底盖,3-电池盖,4-凸台,5-扣边条,6-透明镜片,7-进气口,8-无线通信天线,9-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光电直读无线远传燃气表,包括上盖1、与上盖1连接的底盖2,上盖1和底盖2连接处设有扣边条5,上盖1顶部设有进气口7、无线通信天线8和出气口9,上盖1上部设有凸台4,上盖1和底盖2组成光电直读无线远传燃气表的型腔,型腔内设有PCB板,PCB板上集成有内部电路,上盖1下部设有电池盖3,电池盖3与上盖1组成电池仓,电池仓内安装有电池,电池盖3上设有扣手,便于用户打开电池盖进行电池更换等。
所述内部电路包括单片机、光电直读模块、燃气表光电读数码盘和无线通信模块,电池分别与单片机、光电直读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单片机分别与光电直读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光电直读模块安装于燃气表光电读数码盘中,无线通信模块与无线通信天线8连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无需敷设通信线路,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等特点。
所述凸台4中部设有透明镜片6,燃气表光电读数码盘的位置正对透明镜片6,使得用户能够方便的了解燃气表的实时读数。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3G/4G通信模块或WiFi通信模块。
所述进气口7和出气口9均采用不锈钢制作,连接密封性能好,不易生锈。
所述光电直读模块包括多个发射光电管和多个接收光电管,发射光电管和接收光电管分别设置在PCB板的两侧,发射光电管与接收光电管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发射光电管成扇形均布在同一圆周上,避免了因发射光电管和接收光电管排列问题引起的易接收杂光导致出现误码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兴联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兴联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5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