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红外线热毯垫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25049.3 | 申请日: | 2015-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0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范圣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圣太 |
| 主分类号: | A47G9/06 | 分类号: | A47G9/06;B32B5/02;B32B3/22;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张媛媛 |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热毯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红外保健产品,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线热毯垫。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远红外线在被人体吸收后身体内部温度上升,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发射远红外线的频谱、强度均存在差异。因而需要科学选择配置远红外线材料,以制备合适的养生保健产品。
目前,常规技术生产的远红外线电热毯垫由以下两种方式制作,一种是用碳纤维电热线代替金属电热线制成,其在结构上与普通电热毯一样,不足是远红外线仅局限在电热线处呈条纹状,热度也不均匀;第二种是用玉石、砭石、赭石等天然块状体制成毯垫,而上述天然物质含有多种元素,如钙、铁、锌、硒、镁等,其远红外效果远高于第一种产品,且该产品是在表面料(革、布)上带有若干无机非金属块状体,并用表面料下的热源(电热)激发无机非金属块状体释放远红外线。而为了改善单一材料释放固有的电磁频谱和远红外线的发射能力,发明专利ZL201310231447.5提出了在无机非金属块状体的下部复合其它材料以补充不同电磁频谱及增强远红外线发射效果,该方案虽然可以完成“对于人体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特定振荡信息电磁波谱,中文缩写TDP,所需各种元素合理科学搭配”的问题,但该技术方案存在明显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一种制作便利,生产成本低且能实现多种不同电磁频谱和增强远红外线发射效果的远红外线热毯垫。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远红外线热毯垫,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热源层和远红外发射体,所述远红外发射体由基层1、覆盖层2及置于二者之间的远红外块状体3组成,基层1和覆盖层2分别与远红外块状体3固定连接;所述热源层由热源4构成,热源4置于远红外块状体3下方。远红外块状体在位于其下部热源层的激发作用下,释放远红外线,从而起到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优选地,所述远红外块状体3由固定体5配合基层1、覆盖层2固定于基层和覆盖层之间的封闭区域内。因远红外块状体局限于狭小的封闭区域内,故避免了其粉碎后乱窜的不足。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块状体3由远红外材料加入胶合剂搅拌制备而成,其呈块状、片状或条状。既能够发挥远红外线保健效果,又便于实际应用生产。
更好地,为了配合热毯垫的产品结构,所述热源4为电热线或热水管,且其呈辗转弯曲的S状结构。
其中,所述远红外材料为玉石、砭石、电气石、石英石、磁性材料或硅酸酸盐材料中至少一种的粉粒状矿石混合物。
所述基层2与覆盖层3为纤维软性织物,如布、纱、革、塑料膜等,其实用性强,利于增加人体的舒适感。
所述胶合剂为有机胶凝材料或无机胶凝材料。
该远红外线热毯垫,结构简洁,生产便利,且其均采用常规低成本材料制备,因而生产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同时,该热毯垫的远红外发射体采用多种不同矿石混合物,故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电磁频谱和增强远红外线发射功能,从而对人体起到较强的保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5: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5的局部剖视图;
图7:实施例4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实施例4远红外发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层;2:覆盖层;3:远红外块状体;4:热源;5:固定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远红外线热毯垫,带有负离子保健效果,参考图1、2。选用纤维布作为基层1和覆盖层2,电气石、玉石、砭石、石英石等颗粒状矿石混合物作为远红外材料,有机胶凝材料为胶合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圣太,未经范圣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50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