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23767.7 | 申请日: | 2015-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6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邹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显示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一种显示面板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MetalMesh是一种金属网格状的导电材料,可以用于取代传统的ITO薄膜等导电材料,由于其具备低电阻、延展性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大尺寸触控和柔性触控面板中,但由于其固有的金属反光效果存在,使得金属可见效果严重,影响视觉效果。
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两种方式降低金属可见的效果:
方式一:如图1所示,触控电极位于阵列基板6和彩膜基板5之上,触控电极中的金属电极1设置在保护层2之上,在金属电极1与保护玻璃2之间形成一层防反射层4。由于增加的防反射层4一般是设置在整个面板上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触控面板的透过率,而且还增加了一定制作成本;
方法二,如图2所示,在金属电极1靠近保护基底3(材料可以为玻璃)一侧形成一层黑化层5,以降低该表面的反射效果。虽然这种方式不会影响触控面板的透过率,但是制作成本较高,且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单且有效地降低金属网格电极的可见效果。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金属网格电极,
保护基底,设置在所述金属网格电极之上,
其中,在所述金属网格电极靠近所述保护基底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陷结构和/或凸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截面积从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凸起结构的截面积从下至上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凹陷结构和/或凸起结构为条状。
优选地,所述凹陷结构和/或凸起结构为点状。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基底和所述金属网格电极之间,在所述第一保护层靠近所述金属网格电极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凹陷结构对应的凸起结构,和/或与所述凸起结构对应的凹陷结构。
优选地,所述凹陷结构的下表面光滑,和/或所述凸起结构的上表面光滑。
优选地,所述凹陷结构和凸起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金属网格电极靠近所述保护基底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环境光从保护基底入射到金属网格电极时,金属网格电极靠近保护基底的一侧的凹陷结构和/或凸起结构能够使得入射光线发生漫反射,使得用户不容易看清金属网格电极的反光,从而降低金属网格电极的反光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示出了现有技术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光线的传播示意图;
图7A和图7B示出了现有技术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光线接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金属网格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金属网格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作触控面板的示意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金属电极;2-保护层;21-第一保护层;22-第二保护层;3-保护基底;4-防反射层;5-黑化层;10-金属网格电极;11-金属层;101-凹陷结构;102-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包括:
金属网格电极10,
保护基底3,设置在金属网格电极10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3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扭力梁后桥结构
- 下一篇:新型后桥随动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