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屏直板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0650.3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7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康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万林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王统国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屏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话,具体是一种双屏直板手机。
背景技术
手机作为便携式的移动电话,得到了普及化的推广应用,现在基本上是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
目前,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是超薄和大屏幕方向。然而,这种简单的追求超薄和大屏幕,却忽略了智能手机在使用中的实用性。通常,用户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活动时,会将手机放置在周围的桌面(台面)上,用户的目光不是直盯(即目光在手机屏幕上接近垂直)手机屏幕的。在这种状态下,手机上收到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来电信息、短消息信息、状态信息等)时,由于手机屏幕上所存在的光线折射因素,使得用户无法轻松、直接的观看手机屏幕上的显示信息,通常需要将手机手持后进行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在使用效果上的舒适性和灵活性,不够可靠和实用。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有众多双屏显示的手机技术被披露,但这些技术主要集中于翻盖手机和滑板手机,显然这些技术不同于本申请。个别以直板手机设置双屏的技术,则是将主、副显示屏设置在直板手机的正面和背面,以适应通讯与观看视频/玩游戏对显示屏的不同使用要求,显然这些技术也是不同于本申请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使用中具有良好舒适性和灵活性的双屏直板手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屏直板手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主板结构,所述壳体的正面至少设有与主板结构对应连接的主显示屏和主扬声器,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与主板结构对应连接的副显示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主显示屏和副显示屏工作状态的切换键,该切换键用于触发主板结构对主显示屏和/或副显示屏控制电路的通断。
所述副显示屏为LCD屏或OLED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设置副显示屏的侧面设有与主板结构对应连接的副扬声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与主板结构对应连接的副键盘。所述副键盘与副显示屏处在同一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与主板结构对应连接的副接听键。所述副接听键与副显示屏处在同一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直板手机的已有主显示屏基础上,在壳体的、细长的侧面有效兼容了副显示屏的结构,满足了用户在“远距离”(针对不直接手持手机而言)情况下对桌面(台面)上放置的手机所接收信息的察看,从而提高了直板手机在使用中的舒适性和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主显示屏和副显示屏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而进行切换操作,这样有利于实现对手机能耗的控制,这使得手机的使用更加可靠而实用;
3.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侧面上的副扬声器和副键盘(或者副接听键)的设置,有效满足了用户对手机的不同使用要求,进而使得手机的使用更加个性化和灵活化,进一步提高了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壳体;2—主显示屏;3—主扬声器;4—功能键;5—副显示屏;6—副扬声器;7—副键盘;8—副接听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直板的智能手机,其包括壳体1和置于壳体1内的主板结构。
其中,壳体1的正面上部设有主扬声器3,该主扬声器3与主板结构上的功率放大器连接;壳体1的正面的大面积上设有主显示屏2,该主显示屏2与主板结构上的主显示控制器连接,用于显示手机与用户的交互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来电信息、短消息信息、状态信息等);壳体1的正面下部设有功能键4,该功能键4与主板结构上的、对应的键盘接口连接,用于点击进入、点击返回和/或切换手机上的不同的功能模块;壳体1的正面下部或底面设有传声器,该传声器与主板结构上的音频编解码器连接。
上述壳体1的侧面(优选长侧面)设有副显示屏5,该副显示屏5与主板结构上的副显示控制器连接,用于显示手机与用户的交互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来电信息、短消息信息、状态信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万林,未经康万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0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水防返吐工具
- 下一篇:一种智能静电感应报警防盗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