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充电式嗅香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0473.9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1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6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式 香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充电式嗅香烟。
背景技术
传统燃烧型烟草制品使用时需要点燃,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容易释放有害物质,吸食者吸入后对健康极为不利,同时还产生二手烟危害。随着国际控烟运动的脚步愈发加快,各国政府对吸烟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限制愈加严格,并逐渐形成了社会共识,在日趋严格的控烟环境下,部分烟草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新的非传统烟草制品。为了克服这些影响,现有的电子烟可以达到与使用燃烧香烟相似的口感,且能够避免明火带来的安全隐患。但是电子烟的结构复杂,且依赖雾化器挥发烟草提取物,使得用户每口抽吸的匀度难以控制。为了防止不同烟油串味,现有的电子烟更换烟油时需更换掉雾化器等部件,成本高昂。为了符合用户的体验度,现有电子烟的外形一般与真正的香烟比较类似,在一定特定的场合并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充电式嗅香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充电式嗅香烟,包括瓶罩、瓶盖、瓶体、置于瓶体内的烟草提取液和用于将烟草提取液导出至瓶盖内部的连通件、风扇和电池;所述瓶盖与瓶体密封连接;所述瓶盖内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内从与瓶体连接端至瓶盖出口端依次设有风扇和增大烟草提取液挥发面积的填充物;所述连通件的一端设置于通腔内并与填充物连接,另一端设置于瓶体的内部;所述瓶盖和/或瓶体设有单向进气装置;所述电池设置于通腔内,所述瓶盖设有电池的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充电式嗅香烟通过连通件将瓶体内的烟草提取液引流到瓶盖的通腔内。烟草提取液在通腔内挥发或扩散成气体并充满通腔,当用户通过通腔的开口处进行抽吸即可食用到烟草成分。所述瓶盖和/或瓶体的单向进气装置一方面可以避免抽吸时瓶体内部形成负压,不便于与抽吸,另一方面气体从瓶盖或瓶体进入,利于将烟草提取液的成分带出,增加抽吸气体中烟草成分的浓度。通过风扇且将风扇设置于填充物下方能加大烟草提取液的挥发强度和方便用户抽吸。烟草提取液通过连通件流入填充物内。所述嗅香烟可反复充电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通腔设有将通腔沿径向分隔的第一通气隔板和第二通气隔板,所述连通件贯穿第二通气隔板,所述填充物设置于第一通气隔板和第二通气隔板之间。通过第一通气隔板和第二通气隔板可以将填充物隔离在一区域内,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抽吸时将填充物跑位。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设置于瓶盖与瓶体的连接端面上,朝填充物方向吹风。
为了便于更换填充物和连通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气隔板与所述瓶盖为可拆卸连接。
为了在瓶盖内形成更大的烟草提取物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隔板与通腔的出气口的距离为通腔长度的1/5~1/2处。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口选自USB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或MiniUSB接口;所述瓶盖上设有控制风扇的调速器。
为了增大气体的流通路程和烟草提取物成分的带出,进一步地,所述单向进气装置设置于与瓶体的连接端面和第二通气隔板之间的瓶盖的壁上。
为了便于将烟草提取液导入瓶盖内,进一步地,所述连通件与烟草提取液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进气装置为单向阀、止逆阀;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件为导管或纤维束。所述纤维束具有孔隙率分布均匀,吸水性强,水不易滴漏,不粘堵的特点。纤维束浸入液态烟草提取物后,烟草提取物随着纤维棒到上升到气腔,随着使用者的吸嗅,加速了液态烟草提取物的挥发,气态的烟草提取物随着吸嗅力流动,进而被使用者吸食。所述导管可以将烟草提取物直接导流入填充物内,可实现烟草提取物成分的挥发。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植物纤维、化学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隔板和第二通气隔板为网状结构,优选地,第一通气隔板和第二通气隔板为格栅、无纺布或3D网布。
为了避免瓶盖内的烟草提取液成分扩散到外部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瓶罩的内部设有密封位于瓶盖顶端处的所述通腔的突起。
进一步地,所述瓶体为圆柱体,壶型或长方体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烟草提取液置于瓶体内,在瓶盖处形成了存放烟草提取物气体的通腔,用户通过在通腔的开口处通过鼻子或口腔吸嗅,获得吸烟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0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