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播放设备的面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0185.3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0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奇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奇章 |
主分类号: | G09F9/35 | 分类号: | G09F9/35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皮发泉 |
地址: | 418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播放 设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尺寸高达55.5mm的车载播放设备的面壳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市场上普遍使用TFT式显示屏作为车载设备的显示屏。TFT是薄膜晶体管,TFT式显示屏是各类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上的主流显示设备,该类显示屏上的每个液晶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因此TFT式显示屏也是一类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设备,也是最好的LCD彩色显示器之一,TFT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的”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可以大大地提高反应时间,一般TFT的反应时间比较快,约80ms,而STN则为200ms,如果要提高就会有闪烁现象发生。而且由于TFT是主动式矩阵LCD可让液晶的排列方式具有记忆性,不会在电流消失后马上恢复原状。TFT还改善了STN闪烁(水波纹)-模糊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播放动态画面的能力。与STN相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饱与度、还原能力与更高的对比度,其显示效果接近CRT式显示器。
然而,现有技术中运用到车载设备上的TFT式显示屏,在单锭车载面标准尺寸为188*58mm的情况下,它的面壳最大只能安装45mm高的TFT式显示屏,而小于45mm高的显示屏尺寸较小,与大尺寸的TFT式显示屏相比,做出来后TFT显示屏的播放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显示屏尺寸高达55.5mm的车载播放设备的面壳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播放设备的面壳装置,包括前壳、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所述前壳中间设置有可放置显示屏的镂空区域,所述第一压条向上设置有伸出的第一突出部件,所述第二压条向上设置有伸出的第二突出部件;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分别固定在镂空区域两侧,显示屏通过第一突出部件和第二突出部件固定在镂空区域内且伸出前壳;所述前壳与车载播放设备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压条向下设置有伸出的第一抵持块,所述第二压条向下设置有伸出的第二抵持块;所述第一抵持块和第二抵持块均卡在车载播放设备的卡槽后,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分别与车载播放设备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镂空区域一侧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按键组件、电镀件、上按键、下按键和旋钮;所述第一按键组件和电镀件均固定在前壳上,所述电镀件两端分别与上按键和下按键固定连接,且所述旋钮套设在电镀件上;所述第一按键组件与置于前壳内的车载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上按键、下按键和旋钮均通过电镀件与车载设备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镂空区域一侧上表面还设置有透光件;所述电镀件底端设置有插销,所述透光件上设置有与插销相适配的插孔,所述电镀件通过插销和插孔安装在透光件上。
其中,所述镂空区域另一侧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按键组件和可打开的USB盖,且所述第二按键组件与车载设备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均通过螺丝固定在前壳上,所述第一按键组件、电镀件、上按键、下按键、透光件、第二按键组件和USB盖均通过螺丝固定在前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播放设备的面壳装置,不但实现了车载播放设备的常规播放功能,而且在前壳标准尺寸为188*58mm的前提下,通过第一压条的第一突出部件和第二压条的第一突出部件与前壳的配合,使显示屏能最大高度的放置在前壳上,高度可达55.5mm,扩大了显示屏的可视度,使显示屏的播放效果更完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播放设备的面壳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播放设备的面壳装置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播放设备的面壳装置的正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播放设备的面壳装置的后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前壳2、第一压条
3、第二压条4、螺丝孔
11、镂空区域12、第一按键组件
13、电镀件14、上按键
15、下按键16、旋钮
17、透光件18、第二按键组件
19、USB盖
21、第一突出部件22、第一抵持块
31、第二突出部件32、第二抵持块
131、插销171、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奇章,未经吴奇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01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