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新型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9863.4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1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冰;刘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8 | 分类号: | B01D63/08;B01D61/4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地址: | 010011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新型 电泳 电极 平板 渗透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固-液、固-气、液-液混合物中对特定对象的颗粒进行分离和沉降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新型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
背景技术
渗透膜分离技术在近30年中由于其操作方便、工艺设备紧凑、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而迅速发展成为工业中多相(主要于固液,固气和液液等)分离的重要工艺方法。然而,在渗透膜过滤工艺中,膜污染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始终存在,且已成为这项工艺于实际应用中的一个致命缺点。膜污染是由于膜表面和膜孔中由于微粒、胶体粒子、溶质分子或细菌、病毒等的沉积或孳生而导致的膜孔堵塞或变小,造成过膜阻力的增大,从而使膜透过量下降,减少膜的使用寿命等后果。例如,在固液分离中经常使用的超/微滤膜,其膜透过量由于膜污染会在近一个小时的工作之后减少约50%;而由于固体小颗粒的吸附和堵塞,这种污染甚至不可逆。纳滤和反渗透膜等用于液液分离中,由于浓差极化所产生的凝胶层会在膜表面形成一个不可透层,从而极大增大了膜阻力和透过压的要求,这种膜污染可以通过膜清洗而除去,称为可逆污染。
工业上经常用来清洗膜污染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是通过使用药剂以将不溶污染物溶解并冲洗出膜组件。然而,化学清洗不仅由于药剂的使用而增加过滤工艺的操作成本,而且由于酸性或碱性药剂的使用而对膜造成损害且造成污染。物理清洗主要包括低压高流速清洗、等压冲洗、反冲洗、负压清洗、机械刮除等方法,工业中普遍使用的是高速反冲洗和气水反冲洗工艺。然而,上述两种工艺都必须在清洗过程中停止膜过滤工艺,且需要高压和高于产水量两到三倍的水用于冲洗,耗能高,用水量大。
超声波被认为可以实现防止膜污染的一个方法。然而,由于高强度超声波对渗透膜所造成的侵蚀和破坏,以及庞大的超声波生成系统阻碍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基于电泳原理的电子渗透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Manegold等提出,并由Henry等通过实验证实其可行性。然而,这种方法不适于用于多离子复杂性的工业条件,而且其高能耗也阻碍了它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除此之外,裸电极在电泳的使用也提高了短路的可能及电击的危险,以及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不仅会导致pH值变化,甚至于会生成有毒或污染环境的化学副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使用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的介电电泳平板渗透膜元件,通过在钣金介电电泳电极上施加交流电,从而在介电电泳电极以及渗透膜的附近产生不匀称电场,从而将附着的污染物移离渗透膜表面,以延长渗透膜使用寿命和提高渗透膜的工作效率及产水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使用新型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钣金电极组件、渗透膜和平板框架,平板框架的前、后两面安装渗透膜,所述渗透膜之间设置钣金电极组件;所述钣金电极组件包括两片分别连接交流电源不同输出端且相互绝缘的电极板,所述电极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包括多条平形排列的电极及同时连接所有所述电极的一条或一条以上边线;两所述电极板交错叠放,使一电极板的电极置于另一电极板的两相邻电极之间;所述平板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两渗透膜之间产水腔的产水出口。
所述电极板为梳齿状电极板,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同时连接所有所述电极一端的一条边线,所述电极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一电极板的边线位于另一电极板中电极的自由端侧。
所述电极板为栅形电极板,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分别连接所述电极的两端的边线。
两所述电极板的边线之间设置绝缘材料。
所述电极板为立体栅形电极板,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分别连接所述电极的两端的两条边线;所述电极的两端弯折,在交错叠放时相互避让。
所述电极的两端弯折成阶梯状,使所述电极的中部相对于两端凸起。
所述电极板与渗透膜之间设置导流布。
两所述电极板外部均设置绝缘层。
一电极板外部设置绝缘层,另一电极板为耐腐蚀性材料制成的裸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9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户外记录作业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浸漆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