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裁切过程中可防止裁切物料粘连的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8244.3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6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唐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一(天津)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00 | 分类号: | B26D1/00;B26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03 天津市东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程 可防止 物料 粘连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裁切过程中可防止裁切物料粘连的刀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瓦楞纸、包装、纸加工企业中,在采用刀具对纸类产品进行切割的同时,往往会伴随切割粘附性较强的材料,如位于纸类产品表面或纸类产品内的强力胶布、标签贴、硫化处理前的生橡胶以及其它粘结剂等。在切割该类产品时,前述粘附性较强的材料会附着在刀具表面,造成刀具切割困难,且影响被切割产品的质量。这时,就需要对刀具表面的粘结性材料进行清理,而现有的清理方法一般都是在刀具表面喷洒脱模剂,然后人工进行清除,该方式不仅大量耗费人力,增加了产品加工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还造成了生产车间的严重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裁切过程中可防止裁切物料粘连的刀具,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防止粘结性较强的裁切物料粘附在刀具上,从而影响下次使用,避免将人力物力浪费在清除粘连物料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裁切过程中可防止裁切物料粘连的刀具,包括安装孔、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刀刃、聚四氟乙烯覆条和刀具基体,所述安装孔处于靠近所述刀具基体背部的一端,所述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处于所述刀具基体的两侧刃面上,所述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在所述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有多个,且其每个的大小由所述刀刃到所述刀具基体背部依次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之间的间隔由所述刀刃到所述刀具基体背部依次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的深度由所述刀刃到所述刀具基体背部依次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有多个,且其之间的间距为25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清除粘连物,能够有效地防止粘结性较强的裁切物料粘附在刀具上。
2、本实用新型每次裁切均不影响下次使用。
3、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将人力物力浪费在清除粘连物料上,降低了物料加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5、本实用新型产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中:1-安装孔,2-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3-刀刃,4-聚四氟乙烯覆条,5-刀具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裁切过程中可防止裁切物料粘连的刀具,包括安装孔1、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2、刀刃3、聚四氟乙烯覆条4和刀具基体5,安装孔1处于靠近刀具基体5背部的一端,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2处于刀具基体5的两侧刃面上,聚四氟乙烯覆4条安装在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2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2有多个,且其每个的大小由刀刃3到刀具基体5背部依次变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2之间的间隔由刀刃3到刀具基体5背部依次变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2的深度由刀刃3到刀具基体5背部依次变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孔1有多个,且其之间的间距为2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实用新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刀具基体5通过安装孔1安装在相关裁切设备的施力机构上,在相关裁切设备的施力机构的带动下,对物料进行裁切,由于聚四氟乙烯覆条4与绝大部分物料的粘连性差,所以在裁切过程中利用聚四氟乙烯覆条4将刀具基体5与物料分隔开,能够有效避免裁切物料对刀具基体5的粘连,同时由于聚四氟乙烯覆条安装槽2的作用可以形成对聚四氟乙烯覆条4的有效安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一(天津)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捷一(天津)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8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水热分解和资源再循环使废料变能源
- 下一篇:手工工具密封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