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汞触媒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18196.8 | 申请日: | 2015-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5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张炜军;谢旺军;彭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542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媒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汞触媒处理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汞触媒 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对于汞触媒进行处理生产汞都是采用高温蒸 馏法,进而使得在汞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较大,并且由于现有技术中的 设备技术指标难以克服汞蒸气向外泄露,进而造成汞散发在环境中, 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而且还降低了汞的回收率;同时,传统的蒸 馏设备进行蒸馏处理,使得含汞物料的受热不均匀,进而使得部分蒸 馏物的汞被蒸馏结束了,而部分含汞物料还夹杂在其中,进而导致蒸 馏时间较长,制备成本较高,并且在排放的蒸馏废渣的过程中,由于 含汞物料部分受热不均匀没有被完全蒸馏,进而在排放时候导致部分 含汞的物料跟着被排放,进而降低了汞的回收率,使得环境遭受了污 染,进而使得现有技术汞的生产工艺难以克服排放的废渣、废气、废 液中的汞的含量达到1-2%,进而较大限度的导致了汞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汞触媒处理装置。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汞触媒处理装置,由台阶、设置在台阶的蒸馏炉腔和设置在 台阶下的废料收集部组成;所述的蒸馏炉腔,其由炉壁和在蒸馏炉腔 顶端的物料入口,以及能够与物料入口相吻合的盖板,设置在炉壁底 部的供氧管和煤气入口,竖直设置在炉壁内部的蒸馏管,蒸馏管与炉 壁之间形成燃烧腔,供氧管和煤气入口与燃烧腔连通;在炉壁靠近物 料入口部位处设置有尾气出口和汞蒸汽出口,其中尾气出口与燃烧腔 连通;所述的蒸馏管的顶端设置有汞蒸汽收集腔,汞蒸汽收集腔与汞 蒸气出口连通而成。
所述的废料收集部,其由与台阶下端面相连接的集料仓房、设置 在集料仓房内部的集料仓组成。
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把手。
所述的集料仓由集料仓出口,集料仓集料部、漏渣管组成,其中 漏渣管的下端与集料仓集料部连通,集料仓出口设置在集料仓集料部 的底端,漏渣管的上端穿入台阶与蒸馏炉腔中的蒸馏管的底部相连 通。
所述的蒸馏管的底部穿入台阶至台阶二分之一的厚度。
所述的漏渣管与蒸馏管为整根连接,即漏渣管是蒸馏炉腔中的蒸 馏管穿过台阶而形成的。
所述的蒸馏管穿过台阶形成的漏渣管从台阶的底面到集料仓集 料部的表面的距离为10-50cm。
所述的集料仓集料部呈喇叭口型,靠近台阶底面的口较大,远离 台阶底面的口较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通过由台阶、设置在台阶的蒸馏炉腔和设置在台阶下的废料收集 部组成煤气节能汞蒸馏炉,进而使得在对汞触媒进行蒸馏处理过程中 的受热均匀,并且也使得蒸馏形成的汞蒸气从蒸馏管的内部上升到汞 蒸气收集腔的过程中,使得汞触媒与汞蒸气发生热交换,进而使得汞 触媒得到预热,同时也使得汞蒸气得到一定程度的降温,进而降低了 后续汞蒸气冷却处理的成本以及冷却处理的周期,降低了能耗,节约 了成本,并且也防止了汞蒸气的泄露和被杂质污染,进而降低了环境 污染率和汞蒸气的品质。
尤其是结合制备工艺过程中,对蒸馏炉的制备工艺,没事的蒸馏 炉的内外结构之间能够形成致密性的燃烧腔和致密性的蒸馏管,进而 有效的防止了汞成分的泄露,降低了环境污染,并且也使得含汞物质 在其蒸馏管内通过燃烧腔的燃烧蒸馏处理,进而降低了能耗,均匀了 含汞物料的受热,加快的蒸馏速度,缩短了蒸馏时间,提高了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汞触媒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汞触媒处理装置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汞触媒处理装置的靠近顶端的局部示意图。
1-汞蒸汽出口2-炉壁3-蒸馏管4-供氧管5-台阶6-漏渣管7- 集料仓出口8-集料仓集料部9-煤气入口10-尾气出口11-物料入口 12-集料仓房13-把手14-盖板15-汞蒸汽收集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 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汞触媒处理装置,由台阶5、设置在 台阶5的蒸馏炉腔和设置在台阶5下的废料收集部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蓝天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81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