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朝天型钓鱼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7900.8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8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桂;凌春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桂;凌春友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15 江苏省盐城市张庄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朝天 鱼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具,特别是一种朝天型钓鱼钩。
背景技术
朝天型钓鱼钩,是我国南方地区垂钓爱好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手竿钓鱼钩。它由鱼钩与钩坠两者焊合而成,钩坠的中间带有用于穿系钓鱼线的线鼻。所述线鼻是一个带有通孔的小管,焊设在钩坠上,用于将鱼钩系在鱼杆的钓鱼线上。
朝天型钓鱼钩的线鼻形状一般有两种。一种为在钩坠上焊接一个小圆环,另一种为在钩坠上钻一个垂直于钩坠的小孔,内置软质塑料衬管。垂钓前将鱼漂(浮子)的钓鱼线穿在线鼻的孔内并系实,鱼钩上装上鱼铒即可垂钓。
这种朝天型钓鱼钩虽然深受垂钓者喜爱,但也有很多不足。一是鱼咬钩或吞食鱼铒时,会有咬咬停停或是不吞铒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系钓鱼线的小圆环或线鼻管太明显,增强了鱼的触感,故而引起鱼的戒备心,使其放弃咬钩。二是一旦钓到大鱼时,钓鱼线会在线鼻管处发生断线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鱼中钩后,会拼命挣扎,使鱼钩、鱼线产生极大的拉力,应力集中的线鼻直角处即会出现断线现象,而使中钩的鱼逃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鱼吞钩率高、且鱼线不易断线的朝天型钓鱼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鱼钩1、钩坠2和线鼻4,钩坠2内填充有金属焊锡体3,鱼钩1、线鼻4与钩坠2通过金属焊锡体3焊铸成一体,其特征在于:线鼻4与钩坠2的纵向方向呈5°-45°倾斜设置。
线鼻4为塑料软管制作而成。
钩坠2由外层的铜皮壳内填充熔焊的金属焊锡体3焊铸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所具备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提高了鱼的吞钩率高,且在钓到大重量的鱼时,鱼线顺势带动全钩,降低了鱼线与线鼻结合部的局部应力,使鱼线不易断线,提高了整个鱼钩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鱼钩,2-钩坠,3-金属焊锡体,4-线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鱼钩1、钩坠2和线鼻4,钩坠2内填充有金属焊锡体3,鱼钩1、线鼻4与钩坠2通过金属焊锡体3焊铸成一体。线鼻4与钩坠2的纵向方向呈倾斜设置,其倾斜夹角θ为5°-45°。线鼻4为塑料软管制作而成。钩坠2由外层的铜皮外壳内填充熔焊的金属焊锡体3焊铸而成。
鱼钩1尾部插入钩坠2的铜皮外壳内,中间熔入金属焊锡体3,使之焊铸成一体。线鼻4斜插在钩坠2的尾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垂钓鲫、鲤、青、鳊等淡鱼,鱼钩落水后,借助鱼漂的浮力和钩坠的重力作用,鱼钩总是立在水下的淤泥上面,钩铒始终井上临界高于地面,因此非常容易被鱼发现,一旦鱼咬钩吞铒,鱼漂就会立即作出反应,垂钓者只要掌握好提钩时间,钩获率明显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桂;凌春友,未经张文桂;凌春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7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结构及渔轮
- 下一篇:一种海底养殖专用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