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八角捏合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7648.0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0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斌 |
主分类号: | A23P20/25 | 分类号: | A23P20/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5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八角 捏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八角捏合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在标准化和节省人工的需求下,机械化生产正在不断地深入发展中。在肉燕生产中,燕皮需捏合以将馅料包纳其中,实现捏合动作的机具是肉燕生产设备研究的一大重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包有馅料的面皮捏合起来的八角捏合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八角捏合模具,它包括内腔水平截面呈正八边形的外模以及设于外模内腔中的内模;内模的外周与外模内腔周壁相吻合,内模中部开设有水平截面呈正八边形的捏合通孔,捏合通孔的水平截面的中心和外模的内腔水平截面的中心相重合,且捏合通孔的各侧壁与外模内腔的侧壁相平行,内模沿捏合通孔各侧壁的延伸线等分为八个内模片。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包馅、捏合都在同一台机器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企业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分离上侧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内模片的运动规律图。
其中(a)系内模片运动前的状态
(b)系内模片运动过程中的状态
(c)系内模片运动的最终状态
标号说明:51外模、52内模片、53捏合通孔、54内模驱动件、55注馅孔、56导向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八角捏合模具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八角捏合模具,它包括内腔水平截面呈正八边形的外模51以及设于外模51内腔中的内模;内模的外周与外模51内腔周壁相吻合,内模中部开设有水平截面呈正八边形的捏合通孔53,捏合通孔53的水平截面的中心和外模51的内腔水平截面的中心相重合,且捏合通孔53的各侧壁与外模51内腔的侧壁相平行,内模沿捏合通孔53各侧壁的延伸线等分为八个内模片52。
采用八个内模片52所捏合出的肉燕形状更加漂亮。
八个内模片52中相互对置的两个内模片52上各固设有内模驱动件54,各内模驱动件54的运动方向和内模驱动件54所在内模片52锐角侧贴靠的外模51内腔侧壁延伸方向平行。
两内模驱动件54的运动方向相反。
采用两个内模驱动件54保证了八角捏合模具运行的动力,使得捏合通孔53开合的更加顺畅,且捏合更加紧实。
外模51主要用来装载内模并依靠其内腔壁对内模片52进行导向,使得内模有支撑的载体,内模的作用是捏合的关键。待捏合的燕皮嵌置入捏合通孔53内且包有馅料部分位于捏合通孔53下方,通过内模片52的运动实现肉燕的捏合。内模驱动件54的作用是用来带动并控制内模片52的运动。
为了保证肉燕一体成型,故外模51设有上下贯通的注馅孔55,注馅孔55与捏合通孔53相连通,通过注馅孔55向燕皮内注入馅料,外模51侧面设有容内模驱动件54穿出且滑动的导向滑槽56,用来引导内模片52的运动方向,进一步防止内模片52移动出现错位。导向滑槽56可以设置在外模51的上侧面、下侧面或者旁侧。
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4所示:首先保持内模片52处于初始状态,中部的捏合通孔53空出,然后在捏合通孔53上放入肉燕皮,之后通过注馅枪或相应装置向肉燕皮上注入馅料,并使带有馅料的肉燕皮下移至捏合通孔53下方,而肉燕皮上未带有肉燕或带有少量肉燕的部分位于捏合通孔53处并在内模片52的推动下形成半收口状,之后在内模驱动件继续运动下,使得捏合通孔收紧,实现肉燕的收口捏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八角捏合模具不局限于肉燕捏合制作,还可以用于其它食品的捏合、密封或挤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斌,未经林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76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