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脱硫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7131.1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9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刚;韩玉维;江浩;单选户;白云峰;初炜;纳宏波;黄晓芳;王德俊;陈雪;刘亚;郭少鹏;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脱硫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中的烟气脱硫技术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高效脱硫除尘的吸收塔,可用于电力、水泥、冶金、化工等行业。
背景技术
现有脱硫装置中进入吸收塔后的烟气在塔内截面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导致了烟气与浆液的气液传质效率不高,难以实现高效脱硫。
为提高脱硫效率,一些研究者采用增加喷淋区,在塔壁附近安装集气环或者塔内构件等方式来实现高效脱硫,但上述方案有的能耗较高或者造价较高,有的可靠性较低。
同时,由于进入塔内的烟气中粉尘粒径较小,石膏浆液中还存在大量的石膏粒子,导致烟囱出口石膏雨现象的形成,目前常规的采用三层屋脊式除雾器或者采用两层屋脊式+一层管式的组合方式,投资造价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脱硫除尘装置,以在实现塔内高效脱硫的同时,兼顾除尘效果,并降低系统的投资与造价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脱硫除尘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吸收塔壳体,吸收塔壳体的侧壁下部连接有入口烟道,侧壁上部连接有出口烟道,吸收塔壳体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浆池区、菱栅均流区、喷淋区和除雾区,浆池区位于入口烟道的下方,菱栅均流区、喷淋区和除雾区位于入口烟道和出口烟道之间,菱栅均流区可调整由入口烟道进入吸收塔壳体内的烟气的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脱硫除尘装置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差异化布置的菱栅均流区具有类似文丘里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吸收塔内入口区域的烟气分布,使得烟气与浆液能够充分进行传质交换,提升脱硫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主喷淋区与辅助喷淋区的交错布置方式,可以大大改善近边壁区域的烟气逃逸现象,提升近壁区的气液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脱硫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的文丘里旋流除雾装置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对细微粉尘颗粒及液滴的脱除,从而减少烟气中的雾滴携带,避免石膏雨现象的产生。
4)本实用新型中的高效脱硫除尘装置结构简单,投资及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脱硫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文丘里旋流除雾器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文丘里旋流除雾器的正视图;
图4为文丘里旋流除雾器中的喉口旋流段的轴侧图;
图5为文丘里旋流除雾器中的喉口旋流段的俯视图;
图6为文丘里旋流除雾器中的旋流叶片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脱硫除尘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脱硫除尘装置包括吸收塔壳体1,吸收塔壳体1的侧壁下部连接有入口烟道2,侧壁上部连接有出口烟道3,吸收塔壳体1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浆池区4、菱栅均流区5、喷淋区6和除雾区7。其中,浆池区4位于入口烟道2的下方,菱栅均流区5、喷淋区6和除雾区7位于入口烟道2和出口烟道3之间,菱栅均流区5可调整由入口烟道2进入吸收塔壳体1内的烟气的分布。
进一步,菱栅均流区5包括至少两层菱栅均流层。其中,每层菱栅均流层都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菱栅管8,相邻的菱栅管8之间形成有烟气均流通道,烟气均流通道可调整由入口烟道2进入吸收塔壳体1内的烟气的分布。
具体来说,相邻的菱栅管8之间均为尖端部正对尖端部,以使烟气均流通道呈文丘里管状。其中,根据实际需要,各层菱栅均流层中的烟气均流通道的宽度可全都相同;亦或,各层菱栅均流层中的烟气均流通道的宽度不同,且上层菱栅均流层中的烟气均流通道的宽度大于下层菱栅均流层中的烟气均流通道的宽度。
此外,优选的是,下层菱栅均流层中的各烟气均流通道的宽度不同,靠近入口烟道2的烟气均流通道的宽度大于远离入口烟道2的烟气均流通道的宽度,且宽度较大的烟气均流通道在该层所占据的比例为1/8-1/2。例如,上层菱栅均流层中的烟气均流通道的宽度为350mm,下层菱栅均流层中的远离入口烟道2的烟气均流通道(占该层的7/8)的宽度为300mm,靠近入口烟道2的烟气均流通道(占该层的1/8)的宽度为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71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多功能车用空调滤芯
- 下一篇:一种厂房降尘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