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被胁迫开锁的判断、报警与信息屏蔽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14509.2 | 申请日: | 2015-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6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劳海鹏;梁荣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劳海鹏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8B2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石泽智 | 
| 地址: | 51011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胁迫 开锁 判断 报警 信息 屏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密码的报警装置,具体涉及于一种通过指纹/密码被胁迫开锁的判断与报警系统,属于门锁领域。
背景技术
鉴于安全防范的考虑,假设已安装、使用指纹密码锁的用户遭到不法分子胁迫而使用指纹或密码打开门锁时,需要做到不能让不法分子发现已报警,以免刺激不法分子做出伤害被胁迫者的举动,同时又能及时向其他家庭成员的移动终端报警,告知其被胁迫开锁的状况(包括现场照片),以便家人在第一时间采取救助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指纹密码锁具有上述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被胁迫开锁的判断、报警与信息屏蔽的系统。
一种指纹、密码被胁迫开锁的判断、报警与信息屏蔽系统,包括有智能锁、图像采集数据服务器、P2P云服务器和用户移动终端,所述的智能锁通过图像采集数据服务器与P2P云服务器连接建立通讯,所述的用户移动终端与P2P云服务器建立双向通讯,所述的智能锁包括有指纹/密码输入模块、胁迫存储模块、胁迫指纹比对模块、胁迫密码比对模块、控制模块、开锁装置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一,所述的胁迫指纹比对模块和胁迫密码比对模块共同连接于指纹/密码输入模块和胁迫存储模块,所述的开锁装置通过控制模块连接于胁迫指纹比对模块和胁迫密码比对模块;所述的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一连接于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图像采集数据服务器设有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二、图像拍照模块、图片/数据传输模块、网络通讯模块一;所述图片/数据传模传输块、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一、图像拍照模块连接于图片/数据传模传输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P2P云服务器设有网络通信模块二、胁迫通知处理模块、数据转换处理模块和图片/数据存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二、胁迫通知处理模块和图片/数据存储模块连接于数据转换处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户移动终端设有多个,该用户移动终端设有个人微信和微信服务号,所述的个人微信与微信服务号连接建立通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智能锁、图像采集数据服务器、P2P云服务器和用户移动终端,所述的智能锁通过图像采集数据服务器与P2P云服务器连接建立通讯,所述的用户移动终端与P2P云服务器建立双向通讯,所述的智能锁包括有指纹/密码输入模块、胁迫存储模块、胁迫指纹比对模块、胁迫密码比对模块、控制模块、开锁装置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一,所述的胁迫指纹比对模块和胁迫密码比对模块共同连接于指纹/密码输入模块和胁迫存储模块,所述的开锁装置通过控制模块连接于胁迫指纹比对模块和胁迫密码比对模块;所述的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一连接于控制模块。由此,应用时,通过指纹/密码输入模块输入指纹或密码,利用胁迫指纹比对模块和胁迫密码比对模块与胁迫存储模块储存的指纹/密码对比,并发送至用户移动终端(非操作本人的用户移动终端),不但可保护被胁迫者的安全,以免刺激胁迫者做出伤害被胁迫者的举动,还可在被胁迫时第一时间报警,及时得到救助,更好的保护好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实现被胁迫开锁的判断、报警与信息屏蔽的系统,包括有智能锁1、图像采集数据服务器2、P2P云服务器3和用户移动终端4,所述的智能锁1通过图像采集数据服务器2与P2P云服务器3连接建立通讯,所述的用户移动终端4与P2P云服务器3建立双向通讯,所述的智能锁1包括有指纹/密码输入模块11、胁迫存储模块12、胁迫指纹比对模块131、胁迫密码比对模块132、控制模块13、开锁装置14和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一15,所述的胁迫指纹比对模块131和胁迫密码比对模块132共同连接于指纹/密码输入模块11和胁迫存储模块12,所述的开锁装置14通过控制模块13连接于胁迫指纹比对模块131和胁迫密码比对模块132;所述的无线双向通讯模块一15连接于控制模块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劳海鹏,未经劳海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45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银花速溶茶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弯曲弹簧及滑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