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车拐臂球轴承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2936.7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6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崔培鑫;李良喜;潘海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6 | 分类号: | B25B27/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车 球轴承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拐臂球轴承拆卸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车的拐臂球轴承拆卸装置,属于内燃机车领域。
背景技术
内燃机车拐臂球轴承在检修的时候需要进行拆卸,并且需要保证拆卸后内圈不变形可循环使用。球轴承安装在拐臂的轴承安装孔内,且轴承一端的外环被轴承安装孔的内沿遮挡住。拆卸时,无法直接推动外环推出球轴承。因此使用压力机推动拐臂球轴承的内圈,内圈带动球环,球环带动外环,从而推出轴承。
由于球环与外环是球面配合,在推动时内圈时,内圈通过球环将力传递给外环,外环受到巨大的径向挤压力,容易造成外环的崩裂,产生伤人危险,同时内圈受到压力机的压力容易产生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为解决内燃机车拐臂球轴承拆卸时外环和内圈容易变形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内燃机车拐臂球轴承拆卸装置,同时也简化了拆卸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内燃机车拐臂球轴承拆卸装置,球轴承设置在拐臂的轴承安装孔内,球轴承的外环与轴承安装孔内沿接触,轴承安装孔内沿圆周上设有拆卸孔;拆卸胎具上部为圆柱体,下部外圆周上设有与拆卸孔相配合的拆卸脚。
所述的拆卸孔为3个。
所述的拆卸脚为3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灵巧;能将球轴承从轴承安装孔内拆卸下来,并保证外环不变形;保证拆卸人员的作业安全;提高批量检修的生产效率。有效解决了球轴承拆卸困难且容易造成危险的问题。保证了球轴承内圈拆卸后不变形,拆卸过程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并为二次拆卸球轴承打下基础。拆卸下的球轴承内圈可以循环再利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内燃机车拐臂球轴承拆卸装置的总装图。
图2为拐臂球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拆卸胎具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1-球轴承,2-拐臂,3-内圈,4-轴承安装孔内沿,5-外环,6-拆卸孔,7-拆卸胎具,8-拆卸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内燃机车拐臂球轴承拆卸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
这种内燃机车拐臂球轴承拆卸装置,球轴承1设置在拐臂2的轴承安装孔内,球轴承1的外环5与轴承安装孔内沿4接触,其特征在于:轴承安装孔内沿4圆周上设有拆卸孔6;拆卸胎具7上部为圆柱体,下部外圆周上设有与拆卸孔6相配合的拆卸脚8,为了减轻拆卸胎具7的重量,在上部的圆柱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的拆卸孔6的个数为3。所述的拆卸脚8的个数为3。
内燃机车的球轴承1安装在拐臂2的轴承安装孔内,在对拐臂球轴承进行检修时,需要对球轴承1进行拆卸,由于球轴承1的外环与5轴承安装孔内沿4接触,被球轴承安装孔内沿4挡住,拆卸时,无法直接通过推动外环5推出球轴承1。只有通过推动内圈3推出球轴承1,由于球轴承1的球环与外环5为球面配合,在推动内圈3时,外环5也会受到径向挤压力,容易造成外环5崩裂,同时内圈3受到压力机的压力容易产生变形。同时,外环5与拐臂2之间、内圈3与球环之间由于长期野外使用产生锈蚀,两者之间摩擦力较大。推动内圈3取出轴承无法实现,且容易使内圈3变形,造成浪费。通过推动球轴承1的内圈3存在的问题较多,所以现通过推动球轴承1的外环5来推出球轴承1。由于外环5被拐臂的轴承安装孔内沿4挡住,所以在轴承安装孔内沿上加工拆卸孔6,拆卸孔6为通孔,即通过拆卸孔6将球轴承1的外环5露出。加工一个拆卸胎具7与拆卸孔6配合使用,即通过拆卸胎具7施力拆卸球轴承1。拆卸胎具7的上部为圆柱体,圆柱体下部的圆周上设有拆卸脚8,拆卸脚8放置在拆卸孔6内,外环外露,拆卸脚8作用在外环5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将拆卸脚8的个数设为3。在轴承安装孔内沿4上加工出三个拆卸孔6,三个拆卸孔6均匀分布。三个拆卸孔6为3个40°圆环。
拆卸胎具7的制作过程为:首先使用材料42CrMo粗车,然后进行淬火处理HRC52-54,最后进行精车完成拆卸胎具7的制作。
拆卸过程:将拐臂2加工有拆卸孔6的一面朝上,使用垫块垫在拐臂2的下方,保持球轴承1悬空,把拆卸胎具7的三个拆卸脚8放入拆卸孔6内(即保证三个拆卸脚8压在球轴承1的外环5上),压力机从拆卸胎具7上方施力,缓缓压拆卸胎具,向下移动使球轴承1从拐臂2上拆卸下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2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下式背光模组及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模组
- 下一篇:高强度不锈钢无缝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