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PICC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2367.6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1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于小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小琴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picc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PICC导管。
背景技术
PICC是一种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穿刺的过程和降低了中心静脉穿刺的风险,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硅胶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硅胶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临床上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血标本的采集、化疗、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等的患者。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954418U公开了一种PICC导管,包括PICC导管本体,所述PICC导管本体的末部为显影标记物,此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PICC导管在穿刺成功置入下腔静脉下后,行胸片X线透视判定导管前端位置不易显影,无法准确定位的缺陷;本实用新型PICC导管使医护工作者能够快速确认导管前端位置,准确地判断导管在血管内是否打折、是否过深或过浅,从而减少置入导管后的并发症。但是,此实用新型无法有效的去除导管中的血丝或血凝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PICC导管。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新型PICC导管,包括翼型接头,所述翼型接头前端连接有针管,所述针管前端设置有钢针,所述钢针与引流导管相连接,所述引流导管与硅胶管相连接,所述引流导管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波纹接头和备用波纹接头,所述引流导管的直径小于第一波纹接头和备用波纹接头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波纹接头和备用波纹接头间距5-10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波纹接头和备用波纹接头之间的引流导管上设置有导管夹。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夹上开有指扣。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导管与硅胶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翼型接头的外侧固定有固定翼。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PICC导管可以通过减去3cm至第一波纹接头含血丝的部分,从备用波纹接头连接;这样可以有效去除血丝或血凝块,省时省力;另外,当第一波纹接头长时间使用有垢液时可减去,通过备用波纹接头连接,可以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PICC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翼型接头,2为固定翼,3为针管,4为钢针,5为引流导管,501为备用波纹接头,502为第一波纹接头,6为导管夹,601为指扣,7为护套,8为硅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PICC导管,包括翼型接头1,所述翼型接头1前端连接有针管3,所述针3管前端设置有钢针4,所述钢针4与引流导管5相连接,所述引流导管5与硅胶管6相连接。所述引流导管5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波纹接头502和备用波纹接头501,所述引流导管5的直径小于第一波纹接头502和备用波纹接头501的直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波纹接头502和备用波纹接头501采用的波形结构,这样可以有效的将血丝或血凝块滞留在第一波纹接头502和备用波纹接头501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波纹接头502和备用波纹接头501间距5-10cm。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减去第一波纹接头502,所述第一波纹接头502和备用波纹接头501之间的引流导管上设置有导管夹6。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使用者捏住导管夹6,所述导管夹6上开有指扣601。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保护引流导管5和硅胶管8的连接处,所述引流导管5与硅胶管8的连接处设置有护套7。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翼型接头1粘贴在病人手臂上,所述翼型接头1的外侧固定有固定翼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第一波纹接头502中出现血丝或者血凝块时,可以通过导管夹6夹住引流导管5,然后减去3cm至第一波纹接头502含血丝的部分,然后将备用波纹接头501与硅胶管8相连接,这样原来的PICC导管还可以继续使用,不必更换整个PICC导管,节省了费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小琴,未经于小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2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