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电机组塔底环境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1298.7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周继威;王栋;张林;王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7/00 | 分类号: | F03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焕亮 |
地址: |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组 环境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电机组塔底环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风力发电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在大型的风电场中有几十台甚至上百台风力机,如何有效地对各风力机状态进行监控,使整个风场风机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变得至关重要。
由于风电机组的应用环境多处于风沙大、海拔高或海边高湿度的恶劣环境中,故对风电机组内部设备的机械部件、电子元器件有较大的影响,若塔筒内环境不可控,则会大大降低塔筒内设备的可靠性,严重影响机组的可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塔底环境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环境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连接;
环境调节执行单元,与所述环境控制单元连接。
由上,可以对风电机组塔底的环境进行监测,并且对于监测不达标的情况可及时进行环境调节,从而保证风电机组塔底的各个元件可以在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下工作。
可选的,所述环境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模拟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滤波电路和单片机。
由上,实现对于传感器所采集数据的优化以及识别。
可选的,所述环境调节执行单元包括:
相互连接的第一开出单元和筒门风扇,所述第一开出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环境控制单元连接,输出端连接所述筒门风扇;
相互连接的第二开出单元和干燥器,所述第二开出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环境控制单元连接,输出端连接所述干燥器。
由上,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湿度,保证风电机组塔底的各个元件可以在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下工作。
可选的,所述第一、第二开出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型号为moc8050的光耦芯片和型号为delay-ds1e的继电器所组成的电路。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分别设置在风电塔筒的外部和内部。
由上,同时监测风电塔筒外部和内部的环境,从而可以更优的为调整环境打下基础。
可选的,所述设置在风电塔筒的外部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封装于保护壳体内,所述保护壳体的侧壁设置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通孔倾斜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的内侧端高于透明玻璃保护罩的外侧端。
由上,倾斜设置的通孔可以通风防雨,并且不影响传感器的采集精度。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体的外层设置有防腐涂层。
由上,可以防止雨雪等的侵蚀,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
可选的,还包括网络通信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
由上,可以使远程客户端实时了解风电机组塔底的环境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风电机组塔底环境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保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央处理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开出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所述风电机组塔底环境控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环境监测部分、环境控制部分和环境调节执行部分。
环境监测部分包括:温度传感器20和湿度传感器30。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20和湿度传感器30至少各两个,其中,风电塔筒外设置一温度传感器20和一湿度传感器30,用以检测风电所在位置的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另外,在风电塔筒内部的主控柜或变频器周围,也设置一温度传感器20和一湿度传感器30。当然,也可分别在主控柜和变频器周围设置一温度传感器20和一湿度传感器30,以便检测的更加精确。
其中,设置在风电塔筒外部的温度传感器20和湿度传感器30封装于如图2所示的保护壳体201内,所述保护壳体201的侧壁设置有细通孔202。所述细通孔202倾斜设置,具体设置为在透明玻璃保护罩的内侧高于外侧,由此,即可保证空气流通,还可以防尘防雨。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体的外层设置有防腐涂层。
环境控制部分,用于依据所接收的温度数据和湿度数据,进行适应性温度控制,以调节风电机组塔底环境。具体的,环境控制部分包括模拟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滤波电路和作为中央处理单元10的单片机组成。
所述模拟放大电路分别与环境监测部分中的温度传感器20和湿度传感器30连接,用于对所检测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
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对所放大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输出数字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12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