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泄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0419.6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1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森;李涛;梁栋科;吴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22 | 分类号: | A61M3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李征旦 |
地址: | 2018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压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泄压阀。
背景技术
导尿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通常是与一个带有开关的管路相连,在患者需要排尿的时候打开开关,进行排尿。在实际的临床过程中,来回进行开关不方便,特别是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护士定期给开开关排尿;一般采用导尿管的病患,很多都会长期把导尿管留置在体内。长时间的留置会影响到膀胱的机能,导致移除导尿管后出现排尿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泄压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参考人体排尿机理设计,与导尿管相连后,到了设定的膀胱压就自动排尿,方便了临床的使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防止了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给膀胱机能带来的损伤。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泄压阀,包括外壳、显示屏、电池、线路板和压力传感器,其中:
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所述外壳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开设一通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开关机构;
所述电池、线路板和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显示屏、电池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开关机构电连接。
上述的一种泄压阀,其中,所述外壳呈箱体结构。
上述的一种泄压阀,其中,所述线路板位于所述电池的上方,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线路板的侧方,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泄压阀,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泄压阀的内腔通过排尿软管与导尿管的内腔相连,进而与膀胱内尿液接通,自然状态下泄压阀处于关闭状态,随着膀胱内的尿液增加,膀胱压也会增加,通过液体传递压力的原理,在体外的泄压阀内的压力传感器会接收到膀胱压力的变化,直至到了设定的压力,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泄压阀的通孔内的开关机构打开,尿液通过开关排除体外,直至尿液排后关闭,这样就可以每次排尿都会使用到膀胱的收缩功能,使其得到锻炼。而且泄压阀是自动泄压的,到了设定的膀胱压就自动排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了临床的使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防止了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给膀胱机能带来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泄压阀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泄压阀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泄压阀3包括外壳31、显示屏32、通孔33、电池34、线路板35和压力传感器36。
显示屏32设置在外壳31上;外壳31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开设一通孔33,其中一个通孔33内设置有开关机构,电池34、线路板35和压力传感器36分别设置在外壳31内;显示屏32、电池34和压力传感器36分别与线路板35电连接,压力传感器36与开关机构电连接。
外壳31呈箱体结构。线路板35位于电池34的上方,压力传感器36位于线路板35的侧方,显示屏32位于压力传感器36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泄压阀,使用时,不带开关机构的通孔33通过排尿软管与导尿管相连,带有开关机构的通孔33通过排尿软管与尿袋相连;泄压阀3的内腔通过排尿软管与导尿管的内腔相连,进而与膀胱内尿液接通,自然状态下泄压阀3处于关闭状态,随着膀胱内的尿液增加,膀胱压也会增加,通过液体传递压力的原理,在体外的泄压阀3内的压力传感器36会接收到膀胱压力的变化,直至到了设定的压力,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泄压阀3的通孔33内的开关机构打开,尿液通过开关排除体外,直至尿液排后关闭,这样就可以每次排尿都会使用到膀胱的收缩功能,使其得到锻炼。而且泄压阀是自动泄压的,到了设定的膀胱压就自动排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了临床的使用,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防止了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给膀胱机能带来的损伤。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04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戴式健康器材
- 下一篇:一种治疗腰椎增生活血化刺散网格形缝合固定腰椎敷药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