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集高温尾气用于导热油加热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0344.1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4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来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20;F24J2/24;F24J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周浩杰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高温 尾气 用于 导热油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工程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集高温尾气用于导热油 加热的系统。
背景技术
导热油又称有机热载体或者热介质油,作为中间传热介质运用于工业已有多年历 史。导热油具有抗热裂化和化学氧化的性能,穿入效率好,散热快,热稳定性好。导热 油作为工业油传热介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在几乎常压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很高的操作 温度。即可以大大降低高温加热系统的操作压力和安全要求,提高了系统和设备的可靠 性;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满足不同温度加热、冷却的工艺要求,或在同一个系统中 用同一种导热油同时实现高温加热和低温冷却的工艺要求。因此导热油被广泛运用于印 染、化纤、实话、化工等工业领域。作为导热油工业运用的载体常见为导热油锅炉。传 统的导热油锅炉是以煤、重油、轻油、可燃气体或其他可燃材料作为燃料,导热油作为 热载体,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 直流式工业炉。
传统导热油锅炉由于其消耗大量煤、油、气等可燃资源,为企业增加了生产成本。 同时,其产生大量的废气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节能,热量利用率高的太阳能集高温尾气用于 导热油加热的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太阳能集热器、导热油罐和导 热油应用单元;还包括尾气应用单元;所述导热油罐包括罐体和盘管;所述罐体包括外 壁和内壁,外壁和内壁之间设有保温材料;所述盘管设置在罐体内,盘管的进口和出口 分别设置在导热油罐的外壁上;所述罐体上设有出油口和进油口;所述盘管的进口与高 温尾气的出气管连接相通,盘管的出口与尾气应用单元的进气口连接相通;所述罐体的 出油口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液口通过油管连接相通;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液口与导热 油应用单元的进油口通过油管连接相通且在该油管上设有高温泵;所述导热油应用单元 的出油口与罐体的进油口通过油管连接相通。
同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导热油罐的罐体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油应 用单元的进油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高温 泵均与控制器电气连接。
上述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液口与导热油应用单元的进油口的油管上设有即时加 热器;所述即时加热器与控制器电气连接。
上述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多个真空管、联箱和集热管组;所述集热管组设置在联箱内, 真空管并排设置在联箱上;所述集热管组包括进液管组和出液管组;所述进液管组包括 一根进液主管和多根并排连接在进液主管上的进液分管;所述出液管组包括一根出液主 管和多根并排连接在出液主管上的出液分管;所述进液主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进液 口;所述进液分管的一端与进液主管连通相接,另一端开口;所述出液主管的一端封闭, 另一端为出液口;所述出液分管的一端与出液主管连通相接,另一端封闭;所述出液主 管上设有与进液分管对应的插孔,进液分管穿过插孔插入出液分管内并在进液分管与插 孔的连接处形成密封;所述一根出液分管内插有一根进液分管,一个真空管内设有一根 出液分管;所述进液主管的进液口和出液主管的出液口伸出联箱;所述进液主管的进液 口即为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液口,出液主管的出液口即为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液口。
上述进液分管与插孔的连接处通过焊接形成密封。
作为变形,上述进液分管与插孔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塞形成密封。
上述进液分管与插孔的连接处设有环状挡肩;所述密封塞的外侧面设有外密封环 槽,内侧面设有内密封环槽;所述插孔的孔沿卡装在外密封环槽内;所述密封塞套装在 进液分管上,且环状挡肩卡装在内密封环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来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来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03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