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流转浆式机组回复轴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0204.4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2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谢湘军;秦岩平;宋珺;郑修全;唐德锋;邱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12 | 分类号: | F16C35/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流 转浆式 机组 回复 轴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站轴流转浆式机组回复轴承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轴流转浆式机组回复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轴流转浆式机组受油器回复轴承是用于连接轮叶开度反馈装置、轮叶指针和传递扭矩的设备,主要的组成零部件有回复轴承支座、角接触球轴承、回复轴承体、回复轴承盖,锁定螺帽,内、外压环等,回复轴承与永磁机花键轴之间的配合属于间隙配合,通过连接在操作油管上的回复轴承支座的内部齿轮带动花键轴一起做旋转运动,使永磁发电机正常工作,为机组提供控制和保护电源,与回复轴承连接的轮叶开度反馈装置只反映操作油管的直线运动,不能旋转,轴承内圈与轴承支座之间为过盈配合,轴承外圈与回复轴承体也为过盈配合,使得回复轴承既能上下做直线运动,轴承内部也能作旋转运动。
葛洲坝电站发电机组回复轴承新技术应用之前,反馈装置反馈杆径向距离比较长,反馈装置轴向力产生较大的力矩,影响设备安全;原来厂家提供的00型轴承主要是承受径向力,而实际上反馈装置也承受一定的轴向力,导致轴承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损;发电机组的永磁机轴承容易损坏,转动不灵活,回复轴承、永磁机轴承磨损严重,导致两轴承不同心,运转时锥销承受较大扭矩,疲劳损坏,花键轴在花键孔内动作不灵活,卡滞,永磁机轴与受油器操作油管严重偏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轴流转浆式机组回复轴承装置,此轴流转浆式机组回复轴承技术改造后,回复轴承受力均匀,运行更加稳定,有效的减少了非计划停机的可能性,回复轴承使用寿命也相应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轴流转浆式机组回复轴承装置,它包括机架,机架的顶端安装一号定滑轮和二号定滑轮,反馈钢丝绳的左端连接有配重块右端同时穿过一号定滑轮和二号定滑轮并连接在回复轴承上端盖的中心孔上,上回复轴承和下回复轴承的内圈安装在轴流转浆式机组主轴的顶端,上回复轴承和下回复轴承外圈与回复轴承座内孔相配合,回复轴承座的另一端与导向杆构成滑动配合,导向杆的底端通过下底座安装在机架上,导向杆的顶端通过上支架固定安装在机架的顶部。
所述上回复轴承和下回复轴承采用角接触轴承,两个轴承成对使用并采用背靠背的安装方式。
所述上回复轴承和下回复轴承采用2号锂基润滑油进行润滑。
所述导向杆与下底座和上支架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间隙。
所述上回复轴承和下回复轴承之间的安装距离为80mm。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从受力分析可见,改造后反馈钢丝绳连接在轴流转浆式机组主轴的中心线位置,就回复轴承整体而言,所受力矩变为零,消除了反馈装置轴向力产生的力矩对回复轴承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2、回复轴承是成对使用,用以同时承受双向的轴向力,同时避免附加轴向力,可在两个方向使轴或外壳限制在轴向游隙范围内。安装一般采取背靠背,这种安装方式载荷作用于轴承中心线之外,刚性较高,承受倾覆力矩性能好,当轴受热伸长,轴承游隙会增大,轴承不会被卡死破坏。
3、将回复轴承与操作油管改造为分体结构,便于检修对回复轴承的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轴流转浆式机组主轴1、机架2、下底座3、导向杆4、下回复轴承5、回复轴承座6、上回复轴承7、回复轴承上端盖8、上支架9、反馈钢丝绳10、一号定滑轮11、二号定滑轮12、配重块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轴流转浆式机组回复轴承装置,它包括机架2,机架2的顶端安装一号定滑轮11和二号定滑轮12,反馈钢丝绳10的左端连接有配重块13右端同时穿过一号定滑轮11和二号定滑轮12并连接在回复轴承上端盖8的中心孔上,上回复轴承7和下回复轴承5的内圈安装在轴流转浆式机组主轴1的顶端,上回复轴承7和下回复轴承5外圈与回复轴承座6内孔相配合,回复轴承座6的另一端与导向杆4构成滑动配合,导向杆4的底端通过下底座3安装在机架2上,导向杆4的顶端通过上支架9固定安装在机架2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回复轴承7和下回复轴承5采用角接触轴承,两个轴承成对使用并采用背靠背的安装方式。这种安装方式载荷作用于轴承中心线之外,刚性较高,承受倾覆力矩性能好,当轴受热伸长,轴承游隙会增大,轴承不会被卡死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0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