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灭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9863.6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4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冷岩;王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明日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4 | 分类号: | H01H9/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电源 自动 转换开关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电器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是一种常用的低压电器,常用于二路电源之间的转换,以保证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或停止供电时,另一路电源能迅速进行切换,以确保负载回路正常供电。PC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转换执行元件一般为转换开关,在转换开关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设置有一个灭弧罩,传统的灭弧罩其引弧板没有直接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动、静触头相连,且灭弧片为斜状设置,在有限的体积内灭弧片的设置的数量较少,灭弧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灭弧效果较差的弊端,公开一种结构新颖、灭弧效果较佳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灭弧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灭弧系统,包括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的动触头、静触头和备用电源的动触头、静触头,设置在常用电源的动触头、静触头和备用电源的动触头、静触头之间的灭弧罩,其特征是:所述的灭弧罩垂直设置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安装座内,在灭弧罩的中间垂直设置有一隔弧板,在所述隔弧板的二侧各设置一个灭弧室,在所述的灭弧室内水平设置有多片灭弧片,在所述灭弧片的下部设置有一引弧板,在所述灭弧片的上部设置有一引弧板,所述下部的引弧板与所述静触头相连,所述上部的引弧板与所述动触头相连。
以上结构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灭弧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灭弧片的上部、下部各设置有一片引弧板,下部的引弧板与静触头相连与之形成等电位,上部的引弧板与动触头相连与之形成等电位,由于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引弧板直接与动、静触头相连,它能取得更好的引弧效果,同时可以设置更多的灭弧片,因而能取得更好的灭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灭弧罩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灭弧罩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传统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灭弧罩的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灭弧罩的引弧板17、18独立设置,没有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动、静触头相连,同时引弧板17、18与灭弧片19是斜向设置在灭弧罩内,因而在灭弧罩有限的体积内能设置的灭弧片较少。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灭弧罩,包括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常用电源动触头16、静触头15和备用电源的动触头11、静触头12,设置在常用电源的动触头16、静触头15和备用电源的动触头11、静触头12之间的灭弧罩,所述的灭弧罩垂直设置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安装座1内,在灭弧罩的中间垂直设置有一隔弧板8,在所述隔弧板8的左侧设置有常用电源灭弧室,右侧设置有备用电源灭弧室,在所述常用电源灭弧室和备用电源灭弧室内水平设置有多片灭弧片7,常用电源灭弧室灭弧片7的下部设置有常用电源引弧板14,在所述备用电源灭弧室灭弧片的下部设置有备用电源引弧板13,在所述常用电源灭弧室灭弧片7的上部设置有常用电源引弧板6,在所述备用电源灭弧室灭弧片的上部设置有备用电源引弧板9,所述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动触头通过软连接3与动触头接线片4的下部相连,所述常用电源动触头接线片4的侧面通过动触头连接片5与所述的引弧板6相连,所述备用电源动触头接线片的侧面通过动触头连接片10与所述引弧板9相连,所述常用电源的引弧板14和备用电源的引弧板13直接与静触头接线片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明日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明日电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9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