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08568.9 | 申请日: | 2015-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9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郭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79 | 分类号: | H01R12/79;H01R13/52;H01R13/639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张婧 |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FPC(FlexiblePrintingCircuits,柔性线路板,简称FPC)具有高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优点,其广泛应用于各种轻薄型电子产品中,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常用的FPC连接器类型主要有BTB、ZIF等,如电池连接器、主副板连接器、侧键FPC连接器、显示屏连接器等均为BTB或者ZIF接口。
目前,该些连接器的连接端在插入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端后直接通过壳体和泡棉压紧,一方面,该种压紧方式操作不便,组装效率低,并且在一些比较严格的测试中,由于泡棉发生移位导致连接器容易松脱,那么在实际使用中连接器也会由于产品的跌落、震动等存在一定的松脱风险,进而影响连接器的使用性能。同时该种连接器的防尘、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差,进而也会影响到连接器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使得连接器的压紧操作较为方便,并可降低连接器松脱风险,提高压紧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可靠度;同时,还可以提高连接器的防尘、抗干扰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含:电路板、连接器罩、柔性线路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连接器座;所述连接器罩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且具有避让口;所述连接器座位于所述连接器罩内;所述柔性线路板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座,且第二端由所述避让口伸出;所述连接器罩抵持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第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端插入连接器座内后,通过固定于电路板的连接器罩压紧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端,从而,使得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端与连接器座之间接触更可靠,进而可大大降低连接器松脱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度,同时,连接器罩不仅使得连接器的压紧操作较为方便,而且还可以提高连接器的防尘、抗干扰能力。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罩包含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第一罩体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罩体抵持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第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罩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罩体,从而,可方便地将柔性线路板连接至连接器座。
优选地,所述第二罩体铰接于所述第一罩体,从而,在维修连接器时,即方便打开,又可防止第二罩体丢失。
优选地,所述第二罩体的厚度为0.15-0.3mm,从而,在兼顾连接器的压紧强度的同时,又有利于产品的薄型化。
优选地,所述第一罩体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从而,第一罩体的生产效率高,固定可靠。
优选地,所述避让口设有翻边,从而,可防止避让口的边缘损伤柔性线路板。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含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夹持于所述连接器罩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第一端之间,从而,使得连接器罩更可靠地压紧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端,进一步降低其松脱风险。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的厚度为0.2-0.4mm,从而,有利于产品的薄型化。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座为BTB或者ZIF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局部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局部剖示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局部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设备等。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含电路板1、安装于电路板1的连接器座2、柔性电路板3、以及连接器罩4。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本实施方式中的柔性线路板3为电池FPC,连接器座2为BTB接口,于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座2还可以采用ZIF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85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