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距下关节撑开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08354.1 | 申请日: | 2015-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1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许东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东浩 |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关节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粉碎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中辅助复位骨折及关节间隙的显露的距下关节撑开器。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占成人骨折的2%,足部骨折的60%,而跟骨关节内骨折占所有成人跟骨骨折的70%。跟骨是人类足部最大的跗骨,具有四个关节面,后关节面为主要的负重面,通过后关节面的骨折往往由于难以解剖复位而在手术治疗方法上存在众多争议。由于保守治疗较差的预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存在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则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针对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及骨块的复位,传统的手术方式为斯氏针牵引及撬拨复位。但是在临床操作中,由于牵引力度、方向导致关节面及骨折块复位不佳以及手术时间延长而导致软组织并发症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距下关节撑开器,包括外固定架、撑开杆和斯氏针,所述外固定架整体呈半环形,该外固定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撑开杆锁定部,该撑开杆锁定部上设有撑开杆固定孔,该外固定架上还设有斯氏针固定孔位,斯氏针固定孔位设有数个,均匀分布;所述外固定架共有两个,对称设置,两个外固定架之间设有撑开杆,该撑开杆两端穿过撑开杆固定孔,通过螺母与外固定架固定;所述撑开杆上设有一伸缩控制块,该伸缩控制块整体呈六棱柱形,伸缩控制块的一侧设有一扳杆;所述该撑开杆共有两个,对称设置;所述斯氏针通过斯氏针固定螺栓与外固定架连接,该斯氏针固定螺栓固定在外固定架的斯氏针固定孔位内,斯氏针夹在斯氏针固定螺栓与外固定架之间;所述斯氏针共有两个,分别设于两个外固定架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撑开杆锁定部的厚度比外固定架的厚度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固定架的外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凸起部,凸起部上同样设有斯氏针固定孔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斯氏针固定螺栓的头部为一长方体,两侧设有倒圆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距下关节撑开器对于术中辅助复位跟骨骨折具有如下优势:一、跟骨外侧“L”型扩大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时患者为健侧卧位,若术中需要行内侧辅助切口时,侧卧位常导致手术视野受阻,距下关节撑开器其主体位于患肢后侧,患者手术体位可采用仰卧位,外固定架可根据术中情况内外旋患肢,充分暴露跟骨内外侧,同时也避免患者侧卧位可能出现的术中体位并发症;二、距下关节撑开器,其半环形主体位于小腿后侧,撑开杆与跟骨间具有较大间隙,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对于手术视野及内固定物放置操作的影响;三、位于跟腱附着点的跟骨结节,在跟骨粉碎性骨折时,多由于轴向的暴力作用以及跟腱的牵拉而出现上移及内翻,后结节骨块的复位对于恢复跟骨高度和B?hler角至关重要,通过距下关节撑开器从内外侧逐渐撑开距下关节并将上移内翻的后结节骨块逐步复位,机械式的逐渐牵引撑开复位有利于牵引状态及后结节骨块复位的维持,避免了徒手牵引力量偏斜和难以长时间维持的情况,相比于国内外学者应用单边骨折撑开器,双边撑开的距下关节撑开器通过调整内外侧撑开程度达到纠正后结节骨块上移内翻移位,同时双边撑开也避免了后结节骨块在矢状面上的旋转移位;四、距下关节撑开器由两枚半环形外固定架及两枚撑开杆构成,具有取材简便,安装快捷的优点,机械式复位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长时间刺激术区软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撑开示意图;
图5为外固定架的正视图;
图6为外固定架的仰视图;
图7为撑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斯氏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斯氏针固定螺栓的爆炸图;
图10为斯氏针固定螺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东浩,未经许东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8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