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态聚焦经颅超声脑刺激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08060.9 | 申请日: | 2015-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7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袁毅;王怀宝;马志涛;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N7/00 | 分类号: | A61N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聚焦 超声 刺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损测试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动态聚焦经颅超声脑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压力波,以大于人的听力范围(2KHz~20KHz)得名。超声波具有良好的穿透固体结构的特性,包括骨骼和软组织,因此超声波在医疗与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用于诊断成像的超声波频率在1~15MHz,用于治疗的超声频率一般在1MHz。超声能够以脉冲波或连续波的形式传送到组织,通过热效应或机械效应引起组织的生理变化。低强度超声能够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穿透深度的对神经进行调控。为了将超声无创伤的传输到脑部组织,同时防止过量超声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不可逆损伤,需要采用聚焦超声换能器。由于脑部组织刺激部位以及刺激深度不同,在超声脑刺激中需要调节超声换能器到颅骨的距离,这给超声脑刺激在实施过程中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方便、结构合理的动态聚焦经颅超声刺激装置,能够满足不改变超声换能器的位置即可刺激不同深度的脑区。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装置包括单片机、延时开关电路、5圆平面换能器阵;5圆平面换能器阵由4个等间距、等宽度的同心圆环和1个中心圆片组成。其中,单片机与五个圆盘延时开关输入端通过数据线互通连接,各圆盘延时开关输出端与各圆盘的I/O接口连接。
工作过程如下:
单片机控制着整个换能器阵各圆盘的激励信号,同时单片机控制着圆盘延时开关的闭合和断开。对换能器各圆环的电激励信号依次进行一定的延迟,可形成等效的凹面球形换能器。它辐射的声波在球心附近同相叠加,形成聚焦点;而焦点以外因异相叠加,所合成的能量极小。改变延迟时间就相当于改变等效球面换能器的曲率半径,从而改变了焦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现有技术中超声聚焦换能器都是固定直径的圆盘形换能器,本发明能够改善聚焦半径不可改变的这一缺陷。
2、使用动态聚焦超声刺激装置,能够针对脑部不同组织部位进行精准的刺激。
3、可根据脑部刺激部位的不同,由用户设置超声刺激焦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换能器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结构框图中,本发明所述装置包括单片机、延时开关电路、5圆平面换能器阵;5圆平面换能器阵由4个等间距、等宽度的同心圆环和1个中心圆片组成。其中,单片机与五个圆盘延时开关输入端通过数据线互通连接,各圆盘延时开关输出端与各圆盘的I/O接口连接。
应用该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将大鼠的头部接触换能器阵的底部,头部与超声耦合介质用塑料薄膜隔开;
(2)根据脑部刺激部位的不同,需要改变超声焦距,单片机控制相应的圆盘延时开关闭合。
(3)单片机发出的激励信号经过对应的延时开关,激励信号经过延时之后,到达换能器阵的圆盘,相当于改变等效球面换能器的曲率半径,则换能器阵圆盘发出聚焦超声刺激信号。
(4)超声刺激信号能兴奋头部特定区域,从而诱发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改进、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80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