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式薄壁不锈钢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8044.X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锦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格斯(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3/10 | 分类号: | F16L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5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薄壁 不锈钢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壁不锈钢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式薄壁不锈钢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薄壁不锈钢管具有安全耐用、环保卫生、价格合理、美观豪华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已大量应用于建筑给水和直饮水管道。众所皆知,管道的躯干是由管材组合而成的,而管材是依赖管件连接而成的,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连接方式,但是这些连接方式均存在不同的缺点。
1为压缩式连接结构:将管材插入管件内,然后通过螺母紧固,使密封圈压缩起到密封作用,这种连接方式安装工序多,成本高,安装时管材需要用专用工具胀形且螺纹还需要预先与管件本体焊接;2是焊接式连接结构:将管材插入管件内,然后在插接处焊接,这种连接方式施工麻烦,现场必须使用电,其焊接的部位温度高容易出现贫铬现象,现场又不能进行固溶处理,使焊接部位容易生锈;3是单纯的粘接连接结构,这种方式是将管件的连接处做成内锥孔,同时将不锈钢管材的连接口做成外锥口,再将密封胶粘剂分别涂抹在连接件的内锥孔内和不锈钢管材的外锥口的表面上,最后将不锈钢管材的外锥口插入连接件的内锥孔内,来实现它们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能够解决了密封圈的老化问题,但它们之间的抗拉拔力还不太理想,连接强度不如前面两种方式。上述几种连接方式均存在不同的缺点,不能够很好的实现管件与管材的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方便、成本低廉、密封性能好、抗拉拔强度高的简易式薄壁不锈钢管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简易式薄壁不锈钢管连接结构,包括呈圆筒状的管件和管材,所述管件的内径大于管材的外径且管件内径与管材外径相适应,管材插接于管件内,管材与管件结合处设置有胶粘层且结合处的管件与管材上还设置有凹形压圈。
进一步地,所述管件上预设有定点,管材与管件插接后,管材端头与定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管件为直通形管件、或为弯头形管件,或为三通形管件。
进一步地,所述胶粘层为厌氧胶。
进一步地,所述管件和管材为不锈钢薄壁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管件的内径大于管材的内径,这样可以实现管材和管件的快速插接,而且圆筒形的管件与管材相对于原先粘接式的圆锥形连接头加工更加简单,只需要裁料和定点两道工序即可完成,能够大量节约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粘胶层将管件与管材连接,胶粘层实现管材与管件密封和连接,凹形压圈进一步提升管材与管件的密封性能以及抗拉强度。这种连接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密封圈密封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密封圈的老化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管件,2为管材,3为胶粘层,4为凹形压圈,5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简易式薄壁不锈钢管连接结构,包括呈圆筒状的管件1和管材2,所述管件1的内径大于管材2的外径且管件1内径与管材2外径相适应,管材2插接于管件1内,管材2与管件1结合处设置有胶粘层3且结合处的管件1与管材2上还设置有凹形压圈4。
管件1与管材2连接时,先在管材2的外壁和管件1的内壁上涂覆厌氧胶,厌氧胶要均匀涂抹,然后将管材2与管件1插接,由于管件1的内径大于管材2的外径,厌氧胶会在管材2外壁与管件1内壁之间形成胶粘层3,胶粘层3缺氧迅速固化将管件1与管材2连接且实现管件1与管材2连接处密封,管材2和管件1插接后用专用工具在管件1与管材2结合处压出凹形压圈4。凹形压圈4进一步提升管材2与管件1的密封性能以及连接强度。
为了限制管材2插入管件1中的距离,在所述管件1上预设有定点5,管材2与管件1插接后,管材2端头与定点5接触。
另外,所述管件1为直通形管件1,或为弯头形管件1,或为三通形管件1。这种连接结构可以应用到不同管件1形式中,所述管件1和管材2为不锈钢薄壁管。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格斯(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维格斯(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8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考虑弯曲刚度的斜拉索索力数值计算方法
- 下一篇:二次注塑柔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