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芦苇根状茎无土栽培复合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4705.1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庄平;黄孝锋;张涛;高宇;宋超;刘鉴毅;章龙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芦苇 根状茎 无土栽培 复合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生植物无土栽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芦苇根状茎无土栽培复合体。
背景技术
人工生态浮床在水域污染防治、水产生态养殖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去除水环境中的污染因子,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发生,促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近年来,生态浮床的应用不断扩大,在自然水域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和重建中也逐步得到应用。在生态浮床构建过程中,一般是将水生植物的植株或其根茎等运用简单包裹直接插在浮床基质或悬挂在浮床框架上,这是目前小水体中的常规应用方法。然而,在自然开阔水域,由于风浪较大,常导致浮床植物不能有效附着在浮床上,且植株易折、易倒伏,不能正常生长。目前,还未见有关芦苇根状茎无土栽培装置,尤其是可用在生态浮床上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芦苇根状茎无土栽培复合体,能够为芦苇根状茎发芽和生长提供支撑,保障芦苇的正常生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芦苇根状茎无土栽培复合体,包括支撑体、紧固体和着生体,所述支撑体分为上、下两层,构成复合体的最外层,所述紧固体分为上、下两层、位于支撑体内侧,所述着生体分为上、下两层、位于紧固体内侧,上、下两层着生体之间放置芦苇根状茎,所述复合体通过扎带捆扎将各层结构压牢。
所述支撑体、紧固体和着生体的大小相同。
所述支撑体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所述支撑体为楠竹竹片制成的片排。
所述紧固体由聚乙烯网片组成。
所述着生体由棕榈片或麻片组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层叠的复合体可以将芦苇的根状茎固定在复合体内,为芦苇根状茎的发芽和生长提供支撑,同时着生体还可以为芦苇生根提供基质,保持芦苇生长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体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紧固体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着生体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芦苇根状茎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芦苇根状茎无土栽培复合体,包括支撑体1(如图2)、紧固体2(如图3)和着生体3(如图4),支撑体1分为上、下两层,构成复合体的最外层,支撑体1由楠竹竹片两两相连、扎紧,制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竹片排,竹片宽度约4cm,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竹片间距约0.23m;紧固体2也分为上、下两层、位于支撑体1内侧,坚固体2由聚乙烯网片组成,网片孔径1cm,网片大小与支撑体1竹片排相同;着生体3也分为上、下两层、位于紧固体2内侧,着生体3由棕榈片或麻片组成,大小与支撑体1竹片排的大小也相同;上、下两层着生体3之间放置芦苇根状茎4(如图5)。
这种芦苇根状茎无土栽培复合体的安装使用如下:
首先,将下层支撑体1、紧固体2和着生体3依次铺开;
第二,将芦苇根状茎4平铺于下层着生体3上;
第三,再将着生体3、坚固体2和支撑体1依次覆盖至芦苇根状茎4上;
最后,用聚乙烯扎带穿透复合体,将上、下2两层支撑体1扎紧、系牢。
此复合体的好处在于,可以将芦苇根状茎4固定在复合体内,为芦苇根状茎4的发芽和生长提供支撑,同时着生体3还可以为芦苇生根提供基质,保持芦苇生长过程中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4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库太阳能净水机
- 下一篇:一种景观型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