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0685.0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1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程增兵;陈艳;奚云珠;俞胜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周耀君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理 导管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
背景技术
电生理导管用于治疗心脏类和外周动脉等相关疾病,包括心律失常以及顽固性高血压;根据电生理导管的作用分为两大块,即用于标测电生理信号的标测导管以及消融阻隔电信号传导以及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的消融导管。
请参考图1,随着电生理导管的发展,其结构主要分为电生理导管主体1以及电生理导管手柄2两大块。电生理导管主体1主要由尼龙等高分子材料和编制网构成,包括导管近端部分11和导管远端部分12,通过导管远端部分12的电极来实现标测和消融功能;电生理导管手柄2控制导管远端部分12实现其控弯、旋转、推直、拉伸、收缩等机械功能,从而便于医生通过人体外电生理导管手柄2的操控来实现介入人体内的导管远端部分12到达预期的目的地。
现有电生理导管手柄的技术主要有通过手柄上的推钮控制拉线来实现电生理导管远端部分诸如控弯、收缩等动作,或者通过手柄上的旋扭来实现电生理导管1的旋转等功能。
但是,请同时参考图2,当电生理导管手柄通过支撑杆控制导管远端部分在螺旋型和直线型之间变化时,支撑杆在导管内的行程可能较大,现有技术中的推钮在实现导管远端部分12的动作时,往往需要移动较大的行程,而推钮又受限于电生理导管手柄2的尺寸,因此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对支撑杆的操控,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手柄及电生理导管,更方便的对电生理导管内的支撑杆进行操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手柄,包括壳体、推钮、支撑杆、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加速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推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与加速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在所述加速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同步运动,且在同步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移动距离。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第一传动件为第一齿条,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平行,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副。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共轴,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的齿数相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多于第一齿轮的齿数,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为第一齿轮的齿数的两倍。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推钮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齿条的第二端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齿条的第二端与第三齿轮啮合。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推钮位于一电生理导管主体中。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为0.3~0.8mm。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齿条槽,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位于齿条槽中。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生理导管手柄,以及与所述电生理导管手柄相连接的电生理导管主体,所述电生理导管主体包括一与电生理导管手柄相连接的导管近端部分及一与所述导管近端部分相连接的导管远端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生理导管手柄中,包括壳体、推钮、支撑杆、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加速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加速传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推钮穿过所述壳体连接于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与加速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在所述加速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同步运动,且在同步运动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移动距离。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此获得的电生理导管,能够有效改善支撑杆的移动效果,使得对推钮进行较小的移动时,就能够实现支撑杆的较大移动,使得对电生理导管远端部分的操控更便捷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及本实用新型中电生理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06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眼科治疗托架
- 下一篇:一种颈胸段钉棒转接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