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扣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9223.1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2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溪清;王孔龙;于成伟;王盼盼;张庚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0 | 分类号: | B60R16/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扣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将线束或管路固定于支架上的卡扣,在汽车上随处可见,常见的卡扣及其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安装到支架孔中,采用的头部为倒刺结构,这种倒刺结构对支架孔尺寸有配合关系的要求,并且对板材厚度也有要求。当这样的卡扣装入到支架孔中后,拆装就比较困难,如没有专用的拆除工具,只能外力拔出,这就容易导致倒刺结构被破坏而报废。因此,这样的卡扣常用于在较长时间内不再维修的部位。若必须要维修,则作为易损件处理,一次性使用。此外,这样的卡扣结构较为复杂,也决定了其只能采用塑料材质,采用注塑工艺制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结构及汽车,便于拆装,可以提高卡扣结构的重复利用程度,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扩大了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结构,包括:
环状本体;
与所述环状本体的第一部分连接的一板体,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部分间形成一夹设支架的容置空间,所述板体上设置有一与所夹设支架上的定位孔配合且向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突出的凸起结构。
可选的,所述环状本体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向相互远离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弧形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设置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弧形结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设置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匹配连接形成锁止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板体通过一圆弧结构一体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板体相平行。
可选的,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支架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环状本体和所述板体采用弹簧钢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一开孔,所述开孔、所述支架上的定位孔和所述凸起结构依次排列,且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的,所述凸起结构形成为突出的弹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卡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环状本体的第一部分上设置与第一部分一体连接的板体,在板体与第一部分之间形成夹设支架的容置空间,且在板体上冲压一向容置空间的内部突出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支架上的定位孔配合,从而实现环状本体、板体与支架的连接。通过在第一部分上设置一冲孔,实现卡扣结构与支架的分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仅靠人力就可以实现装配。拆卸该卡扣也只需要常用工具,顶开凸起结构即可从支架上取下卡扣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卡扣的重复利用程度,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卡扣及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扣结构示意图一;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扣结构示意图二;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扣结构与支架配合示意图。
其中图中:1、支架;2、环状本体;21、第一部分;22、第一弧形结构;23、第一卡接结构;24、第二弧形结构;25、第二卡接结构;26、圆弧结构;27、开孔;3、板体;31、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卡扣结构,如图2~图4所示,包括:
环状本体2;
与环状本体2的第一部分21连接的一板体3,板体3与第一部分21间形成一夹设支架1的容置空间,板体3上设置有一与所夹设支架1上的定位孔配合且向容置空间的内部突出的凸起结构31。
具体的,通过在环状本体2的第一部分21上设置与第一部分21一体连接的板体3,在板体3与第一部分21之间形成夹设支架1的容置空间,且在板体3上冲压一向容置空间的内部突出的凸起结构31,凸起结构31与支架1上的定位孔配合,从而实现环状本体2、板体3与支架1的连接。
第一部分21与板体3通过一圆弧结构26一体连接,形成相互平行的两部分。即第一部分21、圆弧结构26与板体3形成一U字型结构,支架1通过U字型开口的一端进入容置空间内,与卡扣结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9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车语音控制系统
- 下一篇:吸附式车载清洗系统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