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鱼和植物的共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9151.0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5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叶正楩;林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正楩;林善斌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G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桂丽 |
地址: | 10005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植物 共生 系统 | ||
1.一种有机鱼和植物的共生系统,包括鱼池(1)和植物无土栽培区(2),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水面设置有网状传送带(4),所述植物无土栽培区(2)设置在鱼池水面网状传送带(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传送带(4)末端设置一根钢丝,用于植物的后期加工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宽度为3-10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宽度为4-8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宽度为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长度为40-100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长度为40-70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长度为50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深度为10-25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深度为10-15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深度为12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池(1)的两端设置有立柱(6),用于支撑半圆钢拱架(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6)顶端越过鱼池(1)水面0-3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6)顶端越过鱼池(1)水面0-0.5m。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6)的行间距为1-3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6)的行间距为2m。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钢拱架(3)上设置有网膜,网膜两端固定在立柱(6)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膜由渔网和塑料薄膜复合而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6)上连接了5-20支横担(15),用于为网状传送带(4)提供支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15)为8-15支,每两支的距离为1-2m。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15)每两支的距离为1.5m。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钢拱架(3)内壁设置有进气筒(5),用于向鱼池内提供氧气。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钢拱架(3)内壁进气筒(5)下方还设置有保温圆筒(9),用于存放保温内膜。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内膜的层数为2-3层。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内膜的层数为2层。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内膜为大棚膜两面镀铝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圆筒(9)用钢丝(13)支撑,防止保温内膜下沉。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13)上安装了自控升降灯架(14),用于安装LED贴近照明,补充光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正楩;林善斌,未经叶正楩;林善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91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形鱼缸分流器
- 下一篇:一种鱼类自动投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