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交互式增强现实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8839.7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3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张婧京;潘政行;王雅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交互式 增强 现实 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增强现实眼镜。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集成的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人们带来便利。它可以实现超越电子屏幕的视觉体验,在展现真实世界的信息的同时,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数码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信息相互补充和叠加,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在用户眼中。然而现有的增强现实眼镜的交互技术不够完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法体验到高科技的成果,在某些领域使用时不够便捷,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交互式增强现实眼镜。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复合交互式增强现实眼镜,包括一增强现实眼镜主体,所述增强现实眼镜主体包括一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架设有至少一镜框,所述镜框安有镜片;
所述增强现实眼镜主体还包括一投影仪,所述投影仪连接一微型处理器;
所述投影仪投影方向朝向所述镜片;
所述增强现实眼镜主体设有一影像采集装置,所述影像采集装置设有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
还设有一触摸屏系统,所述触摸屏系统设有一用于感应触摸动作的触摸感应膜,所述触摸感应膜贴在所述镜片前方;所述触摸屏系统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
所述镜框数量可以是一对镜框,也可以是单个镜框。
本实用新型设有影像采集功能,触摸感应功能,为微型处理器获取真实世界的信息提供了基础,用户复合式的信息交互,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投影仪,借助成像镜片成像,在成像的同时,可以透过光导镜片观察真实世界,为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影像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所述增强现实眼镜主体还设有一语音采集装置,所述语音采集装置设有至少一个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连接微型处理器。所述镜框之间设有一连接两个所述镜框的镜框桥,所述摄像头固定在所述镜框桥上,朝向所述增强现实眼镜主体的前方。可以较好地还原人眼的观察环境,增加了用户体验度。
所述麦克风固定在镜腿靠近所述镜框的外侧,所述麦克风感应方向垂直向下。使更加简洁地安装固定,尽可能靠近用户的口部,达到较好的采集环境声音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方便固定的同时,给所述镜框均衡的受力。
所述触摸感应膜贴采用压电式触控技术,所述压电式触控技术介于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控技术之间。压电式传感器的触控屏幕同电容式触控屏一样支持多点触控,而且支持任何物体触控,不像电容屏只支持类皮肤的材质触控。这样,压电式触控屏幕可以同时具有电容屏幕的多点触控触感,又具有电阻屏的精准。
所述触摸感应膜贴通过紧压式固定方式。所述固定方式在所述触摸感应膜贴周边圈沿绕一圈泡棉,不仅能做到有效的防止尘防水,而且对所述触摸感应膜贴本身也没有损伤。
所述镜片为一光波导镜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光入射部、光传输部、光出射部;
所述光入射部包括一入光面、一反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波导镜片的下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所述光传输部为一平面透光片;
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呈一夹角,所述夹角范围在25~35度;以使入射光穿过入光面后,经反光面反射进入光传输部。
所述光出射部设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位于所述光传输部的同侧;以方便成像之后,第一时间被人眼捕捉。
所述投影仪的投影方向朝向所述入光面。
所述平面透光片远离所述光入射部的一侧段的前方一面设有散光层,所述散光层作为所述光出射部。
以使投影画面进入所述光入射部,进而通过光传输部的传递后到达所述光出射部,让使用者能够观察到。所述夹角优选30度。该角度时,光损耗最小。
所述散光层为向后方凸起的至少20个凸起排布成的凸起阵列;所述凸起阵列位于所述光波导镜片内;所述凸起朝向光传输部的一面为一反光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起阵列包括至少20个并排设置的三角形凸起,所述三角形凸起朝向光传输部的一面为一反光面。所诉凸起阵列采用三角形凸起构成,一方面,三角形结构稳定,可以有效保证反射光线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三角形结构方便对反射角的调整,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配置不同内角的三角形结构;
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间距不同。以改善图像传输过程中的形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越靠近所述光传输部,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越小;越远离所述光传输部,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越大。以保证成像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理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88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