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功能性多层针织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7586.1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3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梅城;周媛;洪杰;马水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盛丽达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00 | 分类号: | D04B1/00;D04B1/18;D04B1/16;A41D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多层 针织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多层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冬季是个寒冷的季节,这个季节针织衣物凭借其伸缩空间大、活动弹性强的特点, 让穿戴的感觉更为舒服,因而广受大众的喜爱,但是市场常见的针织面料都较为单薄,保暖 性能无法达到人们所需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舒适度高、保暖性能强 并且具有抗菌功能的功能性多层针织面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功能性多层针织面料, 其创新点在于:由表面层、连接层和里层三层组成;所述表面层和里层通过编织连接在连接 层的上下两个端面,所述表面层具有明显的凹凸结构,形成网眼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针织面料的结构为:1、4、7、10、13、16路纱线为单面反面线圈 结构,3、12路纱线为单面正面线圈结构,2、5、8、11、14、17路连接纱连接织物的表面层和里 层;6、9路纱线在织物表面层呈现集圈和线圈结构;15、18路纱线在织物表面层呈现线圈和 集圈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针织面料的结构为:1、4、7、10、13、16、19、22、25、28、31、34路 纱线为单面反面线圈结构,3、6、21、24路纱线为单面正面线圈结构,2、5、8、11、14、17、20、 23、26、29、32、35路连接层纱线连接织物表面层、里层;9、12、15、18路纱在织物表面层呈现 集圈和线圈结构,第6路纱线在一个完全组织循环内第一枚针上的线圈被拉长,下机后回 缩,织物表面层形成凹凸效应;27、30、33、36路在织物表面层呈现线圈和集圈结构,在织物 表面层连续呈现集圈结构,第24路纱线在一个完全组织循环内第二枚针上的线圈被拉长, 在织物表面层连续呈现集圈结构,下机后回缩,织物表面层有凹凸效应。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针织面料的结构为:1、4、7、10、13、16、19、22、25、28、31、34路 纱线为单面反面线圈结构,3、6、21、24路纱线为单面正面线圈结构,2、5、8、11、14、17、20、 23、26、29、32、35路连接层纱线连接织物表面层、里层;9、12、15、18路纱线在一个完全组织 循环内下针,第二枚针编织形成集圈结构,在织物表面层连续四次呈现集圈结构,第6路纱 线在一个完全组织循环内第二枚针上的线圈被拉长;27、30、33、36路在一个完全组织循环 内下针,第四枚针编织形成集圈结构,在织物表面层连续呈现四个集圈结构,第24路纱线在 一个完全组织循环内第四枚针上的线圈被拉长,在织物表面层连续呈现集圈结构,下机后 回缩,织物表面有凹凸效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表面层、里层和连接表、里层的连接 层相连接,编织成了多层针织面料,同时通过表面层、连接层和里层的材质的选择,使得多 层面料实现了同时具有隔热保暖、发热、蓬松、透气、吸湿和抗菌功能;采用该结构使立体织 物表面有明显的网眼效果,面料透气性好,外观美观,织物的厚度和幅宽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功能性多层针织面料,由表面层1、连 接层2和里层3三层组成;表面层1和里层3通过编织连接在连接层2的上下两个端面;表面层 1选用聚酰亚胺纤维纱,连接层2选用弹性聚酯纤维变形丝,里层3选用紧密纺混纺纱,紧密 纺混纺纱由精梳棉、softwarm吸湿发热纤维和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混纺而成;精梳棉、 softwarm吸湿发热纤维和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占紧密纺混纺纱的质量百分数依次为20~ 60%、20~60%和10~40%。
实施例1
原料的选择:表面层1选用49tex的聚酰亚胺纤维纱;连接层2选用144D/96F的对苯 二甲酸1,3-丙二醇酯DTY丝;里层3选用49tex的紧密纺混纺纱;紧密纺混纺纱中精梳棉、 softwarm吸湿发热纤维和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占紧密纺混纺纱的质量百分数依次为60%、 20%和20%。
排针
上针:a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盛丽达贸易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盛丽达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75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宽温型全新风调温除湿机
- 下一篇:一种照明用LED芯片之散光和滤光用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