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展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6929.2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郑运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运婷 |
主分类号: | E05B45/08 | 分类号: | E05B45/08;E06B9/08;A47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907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式展箱,特别是一种可拆式的一种智能展箱。
背景技术
目前,博物馆内的文物外出展出时,特别是一些需要防潮的文物,需要将防潮的展箱运输到展出地,由于密封展箱的体积较大,运输不便,给文物外出展出增加了不少困扰,同时,也要解决文物展品的防盗问题;一种一种智能展箱已成为文物外出展出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展箱,用于文物展品外出展出,解决密封展箱体积大、运输不便以及防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展箱,包括有透明罩、防盗箱以及防盗装置;防盗装置包括有控制器、防盗门以及高压装置;控制器包括有人体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感应件,防盗门包括有防盗卷帘、主动轮、被动轮以及电机,防盗卷帘与主动轮以及被动轮连接,主动轮与电机连接,电机与防盗箱连接,感应件安装于防盗卷帘上;防盗箱设有参观口,防盗卷帘设有第一透视孔以及第二透视孔,人体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设于防盗箱的参观口,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位于防盗卷帘的上方,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位于参观口的下方;控制器通过控制线与高压装置以及电机连接;防盗卷帘初始状态是:防盗卷帘的第一透视孔对着防盗箱的参观口,第一透视孔对着第二透视孔,第一透视孔位于参观口的下方,第二透视孔位于第一透视孔的下方;使参观者能于参观口、第一透视孔以及第二透视孔参观文物展品;防盗卷帘设有金属网帘,金属网帘包括有左金属网帘以及右金属网帘,第一透视孔以及第二透视孔位于左金属网帘与右金属网帘之间;左金属网帘位于被动轮上,右金属网帘位于主动轮上。
一种智能展箱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将文物展品经参观口、第一透视孔以及第二透视孔放入防盗箱内;将透明罩与防盗箱连接,利用透明罩以及防盗箱将文物展品封闭于防盗箱,减少运输体积,解决密封展箱的运输问题;利用控制器控制防盗装置进入防盗状态;一旦不法分子打开透明罩将手伸到防盗箱的参观口时,人体传感器将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电机通过主动轮以及被动轮带动防盗卷帘转动,使防盗卷帘的第一透视孔以及第二透视孔离开初始状态的位置;防盗卷帘的第一透视孔以及第二透视孔离开初始状态的位置后,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利用防盗卷帘的非第一透视孔以及非第二透视孔位置的金属网帘封住参观口,使不法分子不能接触文物展品;控制器进入防盗状态后,当不法分子将手伸到防盗箱的参观口时,控制器通过蓝牙装置以及网络将其信号传输到安全人员的手机上,采取应急措施;同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
为了提高防盗箱的防盗功能,高压装置包括高压电发生器、上电极、下电极、上电动元件以及下电动元件,高压电发生器通过绝缘电线分别与上电极以及下电极的电接头连接;防盗卷帘的左金属网帘以及右金属网帘封住参观口后,控制器控制高压电发生器产生高压电,并将高压电输送到上电极以及下电极;同时,控制器控制上电动元件推动上电极上升与左金属网帘接触,以及控制器控制下电动元件推动下电极上升与右金属网帘接触,使左金属网帘以及右金属网帘带有高压电;当不法分子损坏左金属网帘以及右金属网帘,手伸到左金属网帘以及右金属网帘时,手就会被高压电电击,阻住不法分子盗窃文物展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智能展箱,利用透明罩与防盗箱插接构成,将展箱拆开运输,解决运输的困扰;一种智能展箱的控制器设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设有蓝牙装置以及报警器;一旦不法分子企图盗窃文物展品,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防盗卷帘转动,将文物展品封闭在防盗箱内,使不法分子不能接触文物展品;同时,控制器将其信息通过蓝牙装置以及网络传输到安全人员的手机,采取应急安全保护措施;以及控制器控制高压电发生器产生高压电,使左金属网帘以及右金属网帘带上高压电,利用高压电保护文物展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智能展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运婷,未经郑运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6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