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消音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4916.1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8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修彣;陈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6 | 分类号: | F04C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消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双层消音罩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回转式压缩机且具侧向排气的双层消音罩,主要藉由设置在第一消音罩或第二消音罩的侧表面的复数个排气孔排气,除了可有效减低回转式压缩机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外,亦可增长冷媒气流的流动路径,达到降低油循环率的优势者。
背景技术
按,一般用以压缩冷媒并使其于回路内循环的电动压缩机,基本上藉由一直流马达带动其所联结的压缩机构动作,进而达到将冷媒进行压缩与循环等动作的效果;一般压缩机依照其内部压缩机构的不同,常见的机型包括有回转式压缩机(rotarycompressor)、涡卷式压缩机(scrollcompressor),以及螺旋式压缩机(screwcompressor)等,其中回转式压缩机如图1的传统回转式压缩机内部核心构造剖面示意图所示,主要设置一心轴11于一回转式压缩机1的马达转子12的中心,当心轴11随着马达转子12的旋转而于汽缸内回转时,心轴11的偏心部位即与汽缸的内壁形成一系列体积不同的压缩腔,进而达到逐转压缩冷媒的目的;然而,当回转式压缩机1在作动时,被压缩的冷媒由泵体顶端的排气孔排出,由于在排气孔附近伴随有急遽的压力变化,因此会激发出极大的压力波,从而产生高分贝的噪音;再者,排气孔附近产生的噪音在向其他封闭空间传递的过程中,若该噪音的频率与空间的固有频率相近时,亦会激发出很高的共鸣音;这些动力性的噪音是回转式压缩机1的主要噪声源,而降低这些噪音的最主要方法于排气孔附近设置有一消音装置13;然而,目前安装于回转式压缩机1内部的传统式消音装置13皆为单层消音器,虽然单层消音器具有制程单纯与成本低廉等优势,然而其设置的位置与膨胀腔式的设置,而使其遭遇消音频带不宽与消音量不足等劣势,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噪音阻隔效果;因此,如何改善消音装置的功效而有效提高回转式压缩机的整体消音效果,仍是回转式压缩机的开发业者与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消音罩结构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回转式压缩机且具侧向排气的双层消音罩,主要藉由设置在第一消音罩或第二消音罩的侧表面的复数个排气孔排气,除了可有效减低回转式压缩机所产生的高分贝噪音外,亦可增长冷媒气流的流动路径,达到降低油循环率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实用新型人提出一种双层消音罩结构,设置于一回转式压缩机的上支座上,双层消音罩结构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消音罩,以及一第二消音罩;第一消音罩包括有一第一底板,以及一由第一底板向上一体延伸的第一罩体,以使第一罩体内部界定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其中第一底板设置有复数个贯穿第一底板的第一组装孔,且第一罩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供一心轴贯穿的第一穿孔;第二消音罩包括有一第二底板,以及由第二底板向上一体延伸的一第二罩体,其中第二底板设置有复数个贯穿第二底板且对应第一组装孔排列的第二组装孔,第二罩体对应盖设于第一罩体上方,以于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间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而第二罩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应第一穿孔排列的第二穿孔;第一罩体或第二罩体等其中的一的侧表面设置有复数个第一排气孔或第二排气孔,以供侧向排气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排气孔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孔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排气孔的孔径介于0.5微米至10微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排气孔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孔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排气孔的孔径介于0.5微米至10微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罩体的高度大于第二罩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4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