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93621.2 | 申请日: | 2015-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1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永福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邹文汇 |
| 地址: | 516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排放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排放系统,具体的涉及一种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地球上有3/4面积被水覆盖,但能提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不到1%,在二十世纪里,水源消费增长了六倍,但在过去二十年里,面对全球70亿人口的需求,每人可分配的水资源却少了3倍,迫使许多国家陷入缺水危机,水因为有循环才能使水资源生生不息,地球上的水分布于各个角落,包括海洋、冰川、河川、湖泊、地底岩层及大气之中。由表1.可知道地球水资源的分布比例可知,人类能直接使用之淡水资源如河川、湖泊与地下水等,扣除南北极冰川,仅约占全球水量的0.65%,全球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稀少,如何使水资源能够满足目前人类的需求,并可不断的循环利用,实为当务之急;现有的废水处理设备对于目前环保法规的要求已近达满负荷,特别针对重点区域所要求的零排放标准无法达到,因为现有废水处理技术在处理过程中无法将水质处理到一定程度,例如电位差异过大、载体与污染物间亲和效果不佳及质量无法平衡,造成后续的膜处理设备无法全部过滤清除,部分废水需排放才可进行。因此,如何能够将废水零排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即改善现有技术的瓶颈,达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同时在处理程序上也可以简化处理流程,可省去生化处理,简省占地面积和处理成本;一种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原废水PH值进行调整的调节池,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口连接设有第一搅拌装置的第一反应池;第一反应池中两侧安装有防腐蚀直流电极,所述第一反应池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反应池;所述第二反应池中安装有用于改变载体亲和性的紫外线发光器,所述第二反应池的出水口连接有循环浓缩装置;所述循环浓缩装置中设有功能性薄膜过滤器,所述循环浓缩装置的出水口连接设有第二搅拌装置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连接有用于将沉淀池底部污泥进行压滤的压滤机装置;所述压滤机装置设有用于将压滤后产生的滤液回流至调节池的压滤管道,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连接有用于泥水分离的管式过滤膜装置;所述管式过滤膜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有用于净化水质的一级反渗透装置,所述循环浓缩装置与管式过滤膜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将在管式过滤膜装置中未过滤干净的泥水进行回流过滤的第一管道;所述一级反渗透装置的出口连接有净化水质的二级反渗透装置,所述二级反渗透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有蓄水池。
进一步的,所述管式过滤膜装置与一级反渗透装置之间设有第一中转池,所述第一中转池设有用于将水流高压输送的高压泵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反渗透装置与二级反渗透装置之间设有第二中转池,所述第二中转池还设有用于将一级反渗透装置流入的未达标水质进行回流至调节池的第二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性薄膜过滤器为帘式片状体。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发光器为圆柱状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处理设备上进行改制以改变处理效果,特别是在水中污染物间的电位差、载体相变化及质量平衡,经过改变后处理过的废水在后续的管式过滤膜及反渗透过滤膜的处理下即可达到零排放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其中,1为调节池,2为第一反应池,3为第二反应池,4为循环浓缩装置,5为沉淀池,6为管式过滤膜装置,7为第一中转池,8为一级反渗透装置,9为第二中转池,10为二级反渗透装置,11为蓄水池,12为压滤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永福,未经周永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3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陶瓷磁化水制水机
- 下一篇:一种家畜肥料制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