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穴位埋线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93120.4 | 申请日: | 2015-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1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蔡会萍;程序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会萍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M37/00;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晓晖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穴位 埋线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穴位埋线针。
背景技术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中药学以及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埋线针和埋藏线在穴位内产生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相比于传统的针灸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刺激量更大,治疗效果更好,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而随着美容行业的发展,穴位埋线疗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整形、除皱、减肥等美容领域。
目前,穴位埋线疗法采用的埋线针均是由针管部分和针芯部分组成,针管部分包括穿刺针管以及针管座,针芯部分包括针芯以及手柄,使用时将埋藏线置于穿刺针管的头部,然后用手柄将针芯从针管座插入穿刺针管内,从而将埋藏线植入人体。这种埋线针需要针管和针芯配合使用,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操作不太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穴位埋线针。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穴位埋线针,由穿刺针管、针管座、埋藏线以及定位块组成;所述针管座为呈实心手柄状或者尾部呈实心手柄状的一体结构;所述穿刺针管的尾部安装在所述针管座内;所述埋藏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穿刺针管内,另一部分则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穿刺针管外并通过所述定位块固定。
所述穿刺针管的长度为2cm~15cm,优选为4cm~10cm。
所述埋藏线的长度为1cm~15cm,优选为2cm~10cm。
所述埋藏线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外的部分的长度为埋藏线总长度的50%~80%,优选55%~70%,更优选60%。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穴位埋线针无需针芯,直接采用穿刺针管进行埋线,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更为方便。(2)本实用新型的穴位埋线针通过将穿刺针管外的部分设置成螺旋状缠绕在穿刺针管外,这样能够使埋藏线在人体皮肤、肌肉或者脂肪之间呈螺旋状分布,使其受力点增多且分布更为均匀,尤其适用于面部整形、除皱等美容领域,能够取得更好的美容效果。(3)本实用新型的穴位埋线针的埋藏线针管外长度大于针管内长度,尤其是两者之比为3比2时,能够明显提升埋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穴位埋线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埋线针由穿刺针管1、针管座2、埋藏线3以及定位块4组成。
针管座2为尾部呈实心手柄状的一体结构,穿刺针管1的尾部安装在针管座2内,穿刺针管1的长度为6cm。
定位块4滑动套接在穿刺针管1外部,其上设有便于埋藏线3穿过的孔(图中未画出)。
埋藏线3的长度也为6cm,其一部分位于穿刺针管1内,另一部分则呈螺旋状缠绕在穿刺针管1外并通过线头穿过定位块4上的孔从而固定在穿刺针管1外,埋藏线3位于穿刺针管1外的部分长度为3.6cm。
本实用新型的穴位埋线针使用方法如下:操作人员用右手持住针管座2上的手柄状部位,然后将穿刺针管1直接刺入人体皮肤内,随着穿刺针管1的进入,穿刺针管1内的埋藏线以及穿刺针管1外的埋藏线均植入到人体皮肤、肌肉或者脂肪之间,从而完成整个埋线过程,而定位块4则由于皮肤阻挡而与埋藏线3分离并滑动退到穿刺针管1尾部。
本实用新型的穴位埋线针在不使用时,可通过一针套进行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会萍,未经蔡会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3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理盐水瓶
- 下一篇:一种卧式退火炉排烟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