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0695.0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8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为;申泰铭;余龙江;王晨玮;程文理;敖明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4;C12M1/1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土壤 水样 碳酸 活性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仪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酐酶是一种含锌的金属酶,能够催化CO2与HCO3-之间的转化反应碳酸酐酶既能加速碳酸盐岩的溶解,又能促进碳酸盐的沉积,因而可能与全球岩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密切关系,而深入研究岩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揭示自然界碳循环规律和全球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岩溶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岩溶面积2200万km2,占陆地面积的15%,而我国岩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是岩溶十分发育的国家,为了科学认识碳酸酐酶在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有必要了解碳酸酐酶在岩溶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土壤和水体中的分布和活性。
目前测定碳酸酐酶活性的方法通常采用比色法、pH计法(Brinkman,1933),其中pH计法及其改进方法应用最广。该法需要使用pH计、秒表、CO2钢瓶,并需提供低于10℃的低温反应环境的反应容器以及相关试剂。该法通常是在室内利用pH计配合秒表,记录试样催化饱和CO2水碳酸化、引起pH值发生一定变化所需的时间,进而计算碳酸酐酶的活性。但是,该方法仍存在如下问题:
(1)样品中的碳酸酐酶作为一种生物酶,在样品从野外采集现场运送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的途中容易丧失活性,造成较大的测定误差,而室内测定系统中的低温反应器和离心设备难以移动到野外进行操作。
(2)室内测定系统采用向蒸馏水中通入CO2气体的方式制取饱和CO2水,由于CO2气体溶解度低,该方法不仅制取速度慢(40min-60min),且造成CO2气体的大量浪费。
(3)随着多个样品测定的进行,饱和CO2水中的CO2气体会缓慢逸出,由于不饱和的CO2水会影响测定精度,故测定过程中需要连续制取饱和CO2水,增加了测定消耗。
目前没有专门的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解决野外实地实时检测问题,因此上述方法误差较大,结果可靠性有待考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由此解决土壤/水样碳酸酐酶实时检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包括加压过滤装置、第一至第三储液器、沸水浴锅、第一及第二pH计、冰浴保温箱以及加压储液瓶;所述加压过滤装置与第一及第二储液器相连,第二储液器与第三储液器串联,第一及第二pH计其探头分别置于第一及第三储液器内,第二储液器置于沸水浴锅内,所述第一及第三储液器置于冰浴保温箱内,所述加压储液瓶与第一及第三储液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其所述加压过滤装置包括注射器、多个过滤头、滤纸和微孔滤膜,所述滤纸和微孔滤膜分别置于过滤头中,所述注射器与所述多个过滤头串联,其出口与第一及第二储液器并联。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其所述第一至第三储液器出口有阀门装置。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其所述沸水浴锅热源为酒精炉。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其所述冰浴保温箱为泡沫保温箱,其中设有低温储能冰袋。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其所述加压储液瓶为带阀门的耐压塑料瓶。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土壤/水样碳酸酐酶活性测定装置,其所述加压储液瓶用于存储二氧化碳饱和溶液。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过滤装置代替离心装置,并集成了温度控制装置以及便携式二氧化碳存储装置,能够取得下列便携性强、检测实时的有益效果,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方法不能在野外实时测定碳酸酐酶活性的不足,可以实现在野外实时测定土壤或水体样品中的碳酸酐酶活性,提高了样品分析的准确性,且提高了CO2水的饱和度,延长了其使用时间,节约了CO2气体,减少了测定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0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爆药自动化筛选、称量及装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起重机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