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源雷电检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90440.4 | 申请日: | 2015-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5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巢亚锋;黄福勇;王成;王峰;周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R29/027 | 分类号: | G01R29/027;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黄美成;杨萍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雷电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源雷电检测器。
背景技术
我国架空输电线路分布点多面广,绝大部分处于偏远山区,所处地形复杂,因此,线路不可避免地面临雷害风险。输电线路在遭受雷电反击或绕击后,由于雷电过电压的影响,其两侧变电站保护装置动作,对输电网络的供电稳定性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电力系统精益化管理的大背景下,任何故障都必须究其原因,因此,输电线路在遇到跳闸故障后,必须查找故障点,进而确认故障原因。然而,输电线路大部分处于偏远山区,即便有行波测距和雷电定位系统提供辅助,运行人员依然需要在疑似故障点区域逐基登杆查找。然而,如上所述不仅工作量大、条件艰苦,且雷雨时期登杆查线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已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源雷电检测器,使用该检测器,不仅可以大幅降低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雷雨时期登杆查线的危险性,还可以实现故障杆塔的精准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源雷电检测器,包括固定连接的监测表体1和第一线圈2;第一线圈2套在检测杆塔的放电导体上;
所述监测表体1包括透明窗口11、指针12和表头13;
所述指针12设置在表头13上,所述透明窗口11设置在表头13的上侧中央;检测前,指针的头部12指在透明窗口11的中间位置;
所述表头内部设有指针的驱动机构和锁止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6,圆柱状软铁柱7、蹄形永磁铁8和第二线圈10;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和第三齿轮5;
圆柱形铁芯7固定在蹄形磁铁8的两极之间;蹄形磁铁8的两极靠圆柱状软铁柱7侧固定装有圆弧状软铁块9,圆弧状软铁块9内侧与圆柱状软铁柱7共轴心;
圆柱形铁芯7外面套有一个能以圆柱形铁芯7的轴心为轴转动的铝框,铝框上绕有第二线圈10;第二线圈10的两个线尾分别位于铝框两端,且分别与第一线圈2的两个线尾相连;铝框两端各设有一根转轴6,分别连接至表头13的前侧和后侧;转轴6的连线与圆柱形铁芯的轴心重合;转轴6能随铝框双向(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灵活转动;
指针12的尾部装在铝框前端的转轴6上;
其中一根转轴6上还装有能跟随其双向转动的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之咬合传动的仅能单向转动的第二齿轮4和第三齿轮5;其中第二齿轮4仅能顺时针转动,第三齿轮5仅能逆时针转动。
所述两根转轴6分别与表头13的前侧和后侧通过两个轴承连接。
所述第一线圈2采用直径为0.5mm、匝数为20匝的铜线。
监测表体1和第一线圈2通过的塑料外壳固定为一体。
所述放电导体为杆塔接地引下线或并联间隙高压侧金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输电线路在遭受雷电反击或绕击后,雷电过电压会通过杆塔接地装置向大地释放,此时线路杆塔接地引下线中有雷电流流过,若此铁塔安装有避雷器或并联间隙,则该防雷辅助装置中亦有雷电流流过。将所述第一线圈2套在杆塔接地引下线或并联间隙高压侧金具等放电通道的合适位置,在放电通道有雷电流流过时,第一线圈2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第一线圈2的上、下两个线尾输入第二线圈的两个线尾后,软铁柱具有磁性,受永磁铁的作用,第二线圈和铝框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指针偏转,第一齿轮3转动使得第二齿轮4或第三齿轮5随之转动;雷电流消失后,第二齿轮4或第三齿轮5卡住第一齿轮3使转轴不再转动,使得指针12的扭转不可逆,指针12无法回到初始位置。当透过窗口11看到指针偏转,不再位于透明窗口的中间位置时,表示第一线圈2安装位置处的放电导体内部有雷电流流过,表明雷击闪络位置在此基杆塔。通过指针12偏转的方向,还可以判断雷电流极性。
有益效果:
1)、可大幅降低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人员的工作量;
2)、可大幅降低雷雨时期登杆查线的危险性;
3)、可实现故障杆塔的精准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指针的锁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指针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监测表体,11—透明窗口,12—指针,13—表头;2—第一线圈,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转轴,7—圆柱状软铁柱,8—蹄形永磁铁,9—圆弧状软铁块、10—第二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0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线的护套接口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韧性电力电缆保护管





